不久之后,太上皇赵桢的寿辰到了。</p>
这是赵桢禅位后的第一年,为示孝心,皇帝赵誉早就下旨让准备庆贺的事宜,不仅让各州依旧如太上皇在位时一般进奉祝寿的财物,行都的各寺庙也一早就设起了祝圣道场,在放生池放生。</p>
等到寿辰那一日,会在德寿宫里设宴,执宰南班以及各国来贺寿辰的使臣都要赶往德寿宫朝贺赴宴。</p>
平日里,太上皇赵桢都在他的康宁殿清修,德寿宫之大,可比肩旧都的金明宫,持盈根本不用担心会与太上皇相见,可这一日却是怎么都躲不过,毕竟在外看来,她是上皇的亲侄女,若太上皇的寿辰都不露面的话,这样的失礼,怕是要惹来不少非议。</p>
她是陪着程太后一同过去的,太上皇赵桢在前殿与官家赵誉一起要接受平章宰执郎官以及钤辖们的谒见,皇后则在偏殿里由南班的宗亲们的家眷陪着。</p>
因嘉佑之乱,太宗一脉的宗亲大多都流落在北朝,南班子弟大多是太祖一脉,在持盈看来都是些生面孔,许多人都叫不上名字。</p>
在这些皇族宗亲里,最受瞩目的当属赵誉的长姊齐安郡主。</p>
赵誉的生父赵希子嗣兴旺,赵誉就是他的第十三子,所以他年少时,长辈们都按着序齿称他为“十三”。</p>
赵希的子嗣里,儿子一大堆,女儿一共就两个,一个是嫡长女也就是如今的齐安郡主,另一个便是赵誉那位已经故去的六姐,后来被他追封为成安郡主。</p>
若说在皇族宗亲里面也要高低贵贱,那在嘉佑之乱之前,太祖一脉身份自然要低一些,其中又以赵希这样官职不显为最低微,当时赵誉的这两位姐姐,虽然也是宗族贵女,可远在秀州这样偏远的地方,在那些皇族宗亲里,就跟下里巴人一般,尤其与当时身为嘉佑帝的掌珠最受疼宠的帝姬寿安长公主相较,简直是云泥之别。</p>
可这一切在嘉佑之乱之后便不一样了,赵桢当年南渡,就是靠着这些身在南边的太祖宗亲的扶持,如今赵誉即位后,太祖一脉的身份与从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更别说是官家的亲姐姐齐安郡主,在宗亲里可谓是最尊贵的。</p>
齐安郡主来得晚,她到偏殿陪着程太后坐了没多久,程太后要去更衣便离了席,便剩了持盈留在殿里。</p>
程太后年岁大了,思虑不周,忘记了当初赵誉父母亡故的旧事。</p>
等她一走,齐安郡主便笑意盈盈地看向了持盈,“当初听闻持盈妹妹一心奉道,果然那九安山上还是太清苦些了,便是妹妹这样的诚心,也动摇了么?”</p>
她这话讥讽的意味分明,尤其是唇边的那抹笑,一看就是蓄意想给持盈难堪。</p>
当初太上皇将持盈送到道观里去,对外都称是公主一心向道,可这些宗亲们如何不清楚内情,太上皇对持盈是个什么态度大家都看在眼里,且当时程太后明知赵桢不乐意也要执意将持盈接回来,又狠狠发落了长生观那些人,其中缘故这些人也都知晓。</p>
可到了齐安郡主的嘴里,却成了她心不诚,受不得修行的清苦,贪慕富贵安适才一心想着回宫。</p>
持盈没有言语,她受过的委屈多了去了,这些冷言冷语实在算不得什么。</p>
坐在齐安郡主身侧的是岐国公夫人陈氏,也是赵誉的三嫂,听了齐安郡主的话后便接过话头道,“长姐不知,九安山那些女冠们实在没规矩,竟对公主不敬,殿下真是受苦了,”</p>
这话听着倒似在替持盈说话,只是话锋一转后又道,“只是公主何必惊动太后亲自处置,公主若早些让官家知晓内情,官家早就发落那帮人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太上和官家不够疼惜公主呢。”</p>
她这话说得委婉,却比齐安公主的话重多了,话里话外都是说持盈陷太上皇于不慈,陷官家于不悌。</p>
座上的另几位宗亲也纷纷附和着,殿内的宗亲们的心思也不难猜,齐安郡主和岐国公夫人能就不用说了,当初赵誉父亲死与嘉佑帝不无关系,他母亲也因此郁郁而终。</p>
赵誉的那位三姐,当时已经出嫁,可夫家为了撇清关系便将其休弃,回家后父母又亡故,他三姐心中郁结,身体也因此垮了,几年后就病故了。</p>
一切归根究底也都是因为持盈的父亲,他们对持盈的恨,自然不会轻。</p>
其余的宗亲们,虽与持盈无冤无仇,可瞧着如今的形势,她受太上皇厌弃也罢了,与官家之间又有这样的恩怨,如今虽有程太后的庇佑,可太后终究是日薄西山之人,这天下到底是官家的,这些人心中盘算得清楚,这种时候自然是只顾着奉迎齐安郡主等人。</p>
是以殿内的话一句比一句难听,刀子一般的飞向持盈的耳中,若她还是从前在旧都时那般天真快活,早忍不下这份气,可如今却能静静端坐着,平静如常。</p>
可她还是低估了这些人。</p>
岐国公夫人忽的转了话头道,“对了,听闻北朝要遣使来谈和议之事,官家同宰执们商议,借此要迎回正熙帝与路太后的遗柩,瞧着北朝那边的意思,若咱们愿意答应他们提的数目,其余宗亲的遗柩都可一并去迎。”</p>
此话一出,殿内众人都有些震惊,北朝遣使前来的消息大家自然是知道的,可官家打算迎回正熙帝和路太后遗柩之事,却不曾耳闻。</p>
可岐国公赵谦是官家的胞兄,岐国公夫人会这么说,这消息必然是不会有假,只是想来此时官家还在与平章宰执们商议,并未和北朝谈定,所以消息没有传出来。</p>
正熙帝是太上皇赵桢的父亲,持盈的祖父,赵誉会有这个念头,自然是体恤太上皇,迎回正熙帝遗柩是太上皇在位时的心愿,只是当时南方未定,北朝傲慢,一直没有谈妥。</p>
之前她们再如何奚落也好,持盈的神色都没变,可这一次,她的神情明显不一样了。</p>
赵誉即位后,一改赵桢时立下的国策,不再对北朝称臣,而是代以匹敌之礼,可北朝反而对这位新帝有了几分忌惮,正熙帝的遗柩于他们并无意义,他们不过是想要多换些钱帛,所以这次和议,想必也不会拒绝。</p>
可岐国公夫人说这番话的用意,当然不是为了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就如她之前的那些讥讽之语一样,她这话是说给持盈听的,是为了诛心。</p>
赵誉决定接回正熙帝的遗柩,是为了成全太上皇的孝道,可谁都知道,遗柩在北朝的帝王并非只有正熙帝一位,还有一位便是持盈的父亲嘉佑帝。</p>
当初嘉佑帝在北朝受了几年的折磨,最后重病不治,北朝便以薄棺随意安置在了上京城郊。</p>
堂堂帝王,就那样潦草下葬,可无论赵桢还是赵誉,都不会有心思将他的遗柩也一同迎回来。</p>
果然,持盈的脸色一点点白了下去。</p>
这些人明白什么最能击中她,身为子女,想着父母死后依旧不能入土为安,不能到坟前祭拜,心中的愧疚必然日日缠绕难以消弭。</p>
程太后回到殿内时,也发现了持盈的神色有些不大对,还以为是她倦怠了,持盈怕她担心,便掩下情绪重新打起了精神来。</p>
教坊司一早备好了节目,整个德寿宫都热闹喧天,康宁殿里又是赐酒又是簪花,筵席到了入夜才罢。</p>
程太后想着持盈身子虽大好了,可元气到底没有补足,便让她先行回福宁殿,可持盈刚走不久,就见身后有人急匆匆地赶上来,让她止步。</p>
她回身一看,为首的那人竟是一直在赵桢身侧伺候的内侍,说是奉上皇的旨意,让公主到偏殿稍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