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平社会报。
刊登了合记开发综合集团上半年的营业报表,并且公开了合记历年的资本。
“洪武二十八年,合记创办,融资股本五千元整。”
“洪武二十九年,合记盈利达到五万八千元。”
“洪武三十年,合记盈利达到三十二万元。”
“洪武三十一年,第一季度,合记盈利已经超过去年年,达到三十万二万六千元。”
……
张薄一下子又成为了风头最盛的人。
“合记不像中华重工,没有中华重工占据的许多优势,但是合记永远是引领时代的商行。”
“中华重工虽然总体上超过合记许多,合记相比较起来不值一提,但盈利效率上,合记远远超过中华重工。”
批评中华重工,是张薄每次的开场白。
合记举办的交流会上,商人们纷纷鼓掌,合记的模式,获得了更多的投资。
中华重工方面并没有做出回应。
京城。
大掌柜高珍来到了文华殿,内心尽量保持平静,用平淡的语气说道。
“张薄经常批评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可是他陷入了部分误区,他离开中华重工太久了。”
朱元璋有些好奇。
眼前的中年人不愧是中华重工的大掌柜,竟然能维持镇定,虽然对方的手止不住的颤抖。
朱棣也在,陪着朱元璋来到了文华殿。
关于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以及各组织的流程,朱元璋越来越好奇。
武英殿的事情,朱元璋没有兴趣,倒是经常来文华殿。
朱高炽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不过也渐渐习惯。
更让朱元璋好奇的是,朱高炽竟然如此放任商人,一个踩着中华重工脑袋获得名声的商人。
不但没有受到打压,反而任由其发展。
在这点上,朱元璋倒是有些对朱高炽感到佩服。
不是满意朱高炽对商人的态度,而是面对不爽的言论却能不在乎,这心胸可大了。
“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与合记是不一样的。”
高珍没想到圣人也会在。
如果只是燕王,不,太子在这里,高珍并不会解释这么多。
他担忧圣人误会。
真以为中华重工不如合记。
“合记要追求利润,而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除了部分核心行业的垄断,其余行业要保证能与民间商行的竞争力外,是不追求利润的。”
朱元璋不太明白。
因为前番北平中华重工的技术革新闹得沸沸扬扬,这件事朱元璋是知道的。
“不是说要保证中华重工的竞争力不弱于民间商行么。”
朱元璋不是耻于下问的人。
对于不明白的事,朱元璋有强烈的求知欲。
没读过书的穷苦孩子,一直在十七岁之前都是不认得字的,连名字都叫做朱重八。
意思家族兄弟中排行十六。
当和尚的时候开始认字,乃至后来加入义军,也经常拜访读书人求学问。
读书与学习,甚至可以说是朱元璋能成为皇帝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高炽笑着解释。
“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与民间商行竞争的是生产效率,而不是利益。”
朱元璋恍然,内心有所明悟。
“偌大的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总体上的盈余,并没有外界所想的超乎想象。”
朱高炽不在乎利润。
中华重工的目的从来不是利润,而是过程,以及过程中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
“比起巨大的体量,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的盈利,实在是微不足道。”
“因为这些盈利啊。”
“都被用在了提高民生和改造大明的进度上。”
“真正的用到实处。”
朱高炽自豪的说道。
看着孙子一脸的得意,朱元璋忍不住打击。
“咱又是建立御史,又是打造锦衣卫,也防不住地方的违法犯忌之事,你觉得中华重工这么大的体量,什么事情都能落到实处?”
朱元璋摇头道:“再好的制度,总是人来执行,可有好人也有坏人,总有让人愤怒的事情。”
高珍低下头。
圣人的话他不敢接。
朱高炽没有变化,他当然知道朱元璋说的是对的。
但是他仍然有信心。
“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的所有章程都是对外公开,没有可以隐藏的地方。”
“包括用人制度,提拔制度,培养制度等也是对外公开,接受无数人的审视。”
“而中华重工的调查部,不但权利巨大,又同样接受所有人的监督,一切事务公开。”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
“咱还下旨跟天下百姓说,地方发生官官相护,老百姓自己可以把违法的官员扭送来京城呢。”
是啊。
朱元璋说到了点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