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此等程度,人定胜天并非不无可能,哪怕当时天下人都不站在秦皇嬴政一边,秦皇嬴政依旧有一线成功的可能。
那个变数,便是儒家。
儒家是秦皇封禅之时,唯一个愿意帮助秦皇嬴政的,虽然这里面有秦皇嬴政的胁迫的原因,但终归儒家愿意出手相助,并给秦皇嬴政指出一条明路,且愿意帮助秦皇嬴政,若儒家不愿出手,大可想其它诸子百家那般,问及如何封禅之时,闭口不谈。比起那些袖手旁观不愿沾染因果的诸子百家来说,儒家做的做法算是一种巨大的让步。
可惜秦皇嬴政只在封禅之时,看到了儒家刻板腐儒不知变通,却忽略了儒家在气运上的独到之处,儒家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春秋战国,这个新兴的学派虽然没有阴阳家等炼气士学派的底蕴,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锐气,正是没有传承所以才不会被束缚,方可不断开拓进取。
孔子重礼守旧制,故而当时儒家遵循周朝旧法,故而新思想不显,不过这新的思想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流传。
因为开创气运新方法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与孔子并称孔孟的孟子,他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那时候正是孔子思想广为流传的鼎盛时期,作为孔子继承人的孟子光芒全被孔子所掩盖,所以孟子的新思想并未在那时候引起世人重视,直到隋唐之后才逐渐被人发扬光大。
在当时孟子是位非常有抱负的人,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建构了自己的学说。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说各国诸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但那时的六国君主都想着如何扩张领土,对于孔子的仁政,只有那些在大国夹缝中的小国认可,因为他们周围虎狼环伺,自然希望毗邻的那些大国各个和蔼和亲,可对于那些拥有雄心壮志的大国来说,仁政就是一个笑话。
怎么可能推行仁政,是周围那些国家的领土不香了?还是周围国家的财富不值钱了?
故而孟子周游列国的旅程并不顺利。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