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科举考试?”
赵秉璋微皱眉头,心中有些疑惑,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这么说。
他看着陛下,问道:“陛下,若是不用科举考试,各级官员您准备怎么安排?单单依靠现如今东宁各地培养出来的官员,恐怕远远不够啊1
“的确不够1
李信缓缓点头,说道:“我们在东宁、辽东等地,绝大部分官员都是执行分配田地、基层建设、安置流民等工作中,脱颖而出的人才。这些人才,渐渐得到了提拔,任命到各级官府之中,一点一点从基层做起来的。”
“还有一部分,则是民兵队之中提拔出来的。譬如说冀东、直隶、岱岳等地。这些民兵队成员,也都参与了各地基层建设等事务,对于现如今我们大乾国底层建设都有参与过,了解事情经过、政务处理。因此,也能够胜任。”
“至于新收复的地区,大部分官员也都是从咱们原本的老基地中,提拔、调用的。不过,现在这些官员还是太少了。”
“尤其是基层官员,太少1
“咱们现在,在基层的事务非常多。尤其是新收复的地区,还要进行土地分配、清理世家豪族、组建民兵队。以后,也要兴修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农村道路等事务,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去负责!因此,基层官员缺口太大。”
“而这一点,单单依靠科举考试,肯定不能弥补1
“更何况,科举考试、开科取士,取用的官员都是什么样的?那都是读四书五经,却不了解我大乾国基层百姓事务的人。让这些人去各地任职,岂不是摧残各地百姓?”
“因此,我不会选用科举考试的1
李信看着赵秉璋,开口说道:“赵先生,对于咱们急需的人才,已经有了清楚的定性。因此,就需要一种专门的方法,来批量培养相应的人才。”
“这便是学校1
“学校?”
赵秉璋眼睛一亮,恍然明白李信的想法了。
“陛下,”
赵秉璋开口问道:“您的意思是,建立一所类似于国子监的学校,招收学生,学习基层治理等知识。等到学生结业之后,前往各地基层任职?”
“是的1
李信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1
“当初,咱们在东宁的时候,就建立了各级学校,系统的培养新一代学生。现如今,这个经验也可以挪用过来,用以培养各级基层官员。”
“新学校,只要读书识字、会基本的逻辑知识、算术算法、农田知识等,经过简单的考核,有志于为百姓服务之人,都可以入校学习。”
“我们招生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一些。”
“在学校里面,学科知识就以基层治理的经验、基层职务处理、农田水利建设、道路建设、乡村矛盾调解、律法知识等,来教导学生。”
“而这些学科教材,可以组织人员分别在东宁、辽东、直隶、岱岳、河东等咱们老基地的成功案例为指导,组织编写。”
“经过这些知识的系统学习之后,再将这些学生分送到各地乡村、区社里面,担任基层见习官员,协助参与政事。”
“学业有成、基层政务有成之后,就可以毕业,分配到各级乡村、区社里面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