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我的祖国】(1 / 2)

“呜~~~”

江轮的汽笛声飘荡在水面上,周赫煊靠着栏杆抽烟,说道:“六帅,你说自己见过希特勒,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学良回忆说:“非常擅于演讲。我虽然听不懂德语,但他演讲时抑扬顿挫,配合着手势和表情,让人不由自主的感觉热血沸腾。他个子不是很高,不过气势却很足,而且彬彬有礼,不像欧洲媒体说的那样神经质。”

“看来你对希特勒印象很不错,难怪会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好东西。”周赫煊笑道。

张学良道:“不管如何,德国确实帮中国做了很多事,希特勒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也许吧。”周赫煊吐了个烟圈出来。

30年代中前期,中国和德国的外交关系非常好,老蒋隔三差五就要派人到德国考察学习,甚至德国“国防军之父”冯·西克特还亲自访华。德国不仅帮助中国培养军官、训练部队,帮助中国引进步枪生产线,还帮助中国组建防空体系。

德国“国防军之父”西克特被老蒋聘为军事顾问,西克特专门为中国写了一篇《陆军改革建议书》,如此说道:“中国急需的不是人数庞大的陆军,而是全力建设一支训练精良、装备齐全的精质部队,应先建立一支模范队伍,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部队完成国军的改造。”

这个建议被常凯申虚心采纳,并在1934年底进行“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国军已完成35个调整师和24个整理师,另调整东北军10个师、广东军10个师、川康军26师及9个独立旅,可谓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军政军令系统的大改造,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和指挥水平。

只不过,这次大整军也彻底确立了常凯申的军事独裁地位,他趁机把原本不听指挥的许多杂牌军和地方军掌握在手中。

就在去年,常凯申向德国购买了价值1500万银元的军火,明年还要买价值2300万马克的军火,后年再买价值8200万马克的军火,保障了抗战前期的军火需求。如此数量庞大的国际军售,是英法美等国无法提供的,因为害怕引起日本的抗议。

而德国才不管什么日本抗议,德国的经济体系已经全面转向军工。在德国正式入侵其他国家之前,必须找一个大买主消耗剩余产能,而中国无疑是全世界最理想的军火客户。

即便日本和德国签署了秘密协定,正式结成轴心国联盟,德国依旧在悄悄向中国卖武器。比如1938年,全面抗战已经打响一年,德国又暗中卖给中国步枪30万支、手枪5万支、机枪2万挺、战防炮500门、迫击炮800门、高射机关炮300门、水雷若干……以及弹药数千万发。

没有德国的帮助,中国在抗战前期就买不到足够军火,抗战必然打得更加艰难。没有中国的订单,德国就无法消耗手里多余的武器,其政府财政必然捉襟见肘。

这种默契的国际合作,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代替的。

各取所需而已。

顺便一提,德国卖给中国的这些军火,基本上都由粤汉线进行运输,所以说粤汉线是中国抗战初期的交通命脉。等到日本占领广东,中德两国的军售就停止了,因为买了都很难再运进来。

如果交通依旧便利的话,很可能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德国和日本互为盟友,但德国却一直悄悄给中国卖武器,而且是卖到天荒地老那种。

同样的,美国表面上谴责日本,却数年如一日,疯狂卖给日本无数战略物资打中国。

国际外交就是这么扯淡,一切以本国利益为准。

滚滚江面上,来往着数不清的船只。有小渔船、有古旧帆船、有新式轮船……好像在开古今中外船只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