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5月份召开的国际非战会议,并不是一次国际官方会议,大部分由民间反战人士倡导和参与。
可别小看这些和平爱好者,一个个都拥有着巨大影响力,他们在舆论阵线的话语权甚至超过各自的政府。
孙夫人披着白色坎肩,在会场门口对周赫煊说:“周先生,你先请1
周赫煊连忙道:“还是宋女士先请。”
孙夫人不再推辞,脸上带着些许微笑,迈步走进会场当中。
两人走进会场的时候,里面已经来了几位。罗曼罗兰迎上来,热情地与周赫煊握手道:“周,我们又见面了。”
周赫煊笑道:“我来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位女士,是中华民国开创者孙先生的夫人。宋女士,这位是欧洲大文豪罗曼罗兰先生。”
“宋女士你好1
“罗兰先生你好1
互相寒暄完毕,罗曼罗兰又为他们介绍其他人:“宋女士,周先生,这位是英国的‘红色贵族’马莱爵士,这位是法共中央委员古久列先生,这位是《中国论坛》主编伊罗生先生。”
罗曼罗兰介绍的,都是欧洲极有名气的反战主义者。
马莱爵士属于英国工党左派,古久列是法国《人道报》的主编,伊罗生则是美国著名的反战记者(《中国论坛》是一本美国英文杂志)。
众人在罗曼罗兰的介绍下很快熟络起来,低声谈论着如今的国际形势。
大概过了几分钟,突然又进来两人,一个是《西线无战事》的作者雷马克(德国人),另一个是《炮火》的作者巴比塞(法国人)。
《西线无战事》如今风靡全世界,6台印刷机和10部装订机,为这部小说加班加点的忙碌,在欧、美、亚各州都卖疯了,掀起一股国际反战主义风潮。它甚至被美国好莱坞改编成电影,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作家特莱萨,德国作家路易·朗,未来英国左翼读书联盟的创始人戈伦茨等等。
反正来参加会议的没一个是普通人,都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职业有作家、诗人、书商、记者、艺术家、科学家、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当爱因斯坦来到会场时,众人立即报以热烈掌声——全场唯一的科学家。
周赫煊感觉自己来到了左派大本营,英共、法共和德共就有十几个。马莱爵士和戈伦茨虽然是英国工党,但同样属于左派人物,崇尚社会改良与和平运动。
特别是戈伦茨,此人目前的名声并不大,但再过几年就非常厉害了。他创建的左翼读书联盟,在英国掀起狂热的红色学习风潮,到1938年时会员人数已经接近6万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就要完蛋了,世界未来的发展,往坏处说就是法西斯主导,往好处说就是社会主义的天下。
这股风潮对未来英国的政治影响很大,间接导致英国在二战后进行各种社会改良,颁布了众多的社会福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