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蛋糕自己切(2 / 2)

“很简单1房玄龄微微一笑,继续道:“大唐会在各国设置海关,所出商队,离开之前,必须要到海关进行检查报备,然后由海关开具相关文书,凡是持有海关文书的,途中各处皆不收取任何税费,到了目的地之后,拿着海关文书与货物,到长安的海关接受检查,若是货物对等,则缴纳一次税费即可自由贩卖,若是数目不对,老夫估计诸位也不会这么做的。”

唐朝有过境税,不仅是唐朝,很多地方都有这种税目。

即不管你的目的地是不是这座城,只要入了城,就要在城门处缴纳税费才可以。

而有些商队为了避免巨额的税费,往往会选择不进城,但不进城的话,安全却又没法得到保证。

高额的过境税,导致了唐朝的商业很少会出现跨区域经营的情况,商业不流通,资本不流通,问题自然也就很明显。

为了使国内的商业可以迅速的发展起来,这套办法最早是被打算用于国内的。

但却又不是一模一样,比如说国内的方案中,就没有海关这一步,其流程也很简单。

即出城由城门卫盘查数目,开具文书,到另一座城池的时候,入城检查,若货物减少,则需拿出交税证明,拿不出来,则三倍罚款。

出城的时候若货物与进城时一样,则不用缴纳税款,若少,则需在出城时缴纳税费。

即少货纳税,不少不纳。

至于商队在城中私自交易货物,文书上货物数量,名目,目的地可是写的清清楚楚的,没有文书,是进不了城的,货物对不上,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这一套流程虽然耽误了一些事,但却实打实的减少了货物远途运输的成本,可以使物价最大化的降低。

“万一途中货物被抢怎么办?”有人问了句,似乎是在试图寻找一些漏洞。

“货物被抢,就近寻找海关报备,海关则会通知驻军进行搜查,任何胆敢对商队下手的势力,大唐都会让他们为此而感到后悔。”房玄龄微微一笑,语气却极为不善道。

六万驻军是干啥的?控制你们的同时,还能将你们卡的死死的,不然平白无故派六万驻军去那里给你们看家护院呢?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老夫奉劝诸位一句,莫要因小失大,这长久的利益,与一时的利益,孰轻孰重,诸位应该能看的明白。”房玄龄继续提醒着。

唐人太精于算计,以至于这帮人仅有的一些想法也只能胎死腹中,根本没机会实施。

“那货物……”

有人不甘心的问着。

“货物交给谁,你们自己决定,是否亲民,也由你们自己决定,大唐的原则是货物的价格不能超过成本的五倍,但一些特殊的商品,是可以特殊定价的。”想让人出力,就必须要给点甜头。

这么大一块蛋糕,仅凭在场的这些人是吞不下的,但既然来了这一趟,就必然有他们的好处。

好处先紧着你们来,但你们的认清楚自己的能力,若是能力不足,最好还是拿的适当就好,万一搞的最后收不了场,后果你们自己想吧。

事实上西域诸国会怎么去分配这些利益,房玄龄一点也不在乎,没有任何在乎的理由。

之所以这么上心,还是因为此事对大唐的好处太大。

要发展,就要有钱,国家有钱还不行,百姓也得有钱,百姓有了钱,商业自然就会发展,商业发展了,国家也就发展了,一整套循环的绿色生态便会最终形成。

西域一个国家是不大,但几十个国家联合起来,也是股不小的势力。

加上远途商业的利益,绝不是你从洛州到长安跑几趟就能相比的。

广开商路,意味着大唐将会增加无数个就业岗位,有了工作,就有了钱,虽然也不知道李元吉是怎么搞明白这一套的,反正房玄龄是被说服了,并且深深的坚信不疑。

当然,暗示是不行的,还是那句话,要想让人出力,就必须要给个定心丸,这是早就商议好的结果。

房玄龄悠悠然道:“诸位放心,你们的利益,大唐会保护的,但超出你们能力范围之外的,大唐可就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