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如今人才辈出,他们一个李家,哪里还值得被人惦记。</p>
要不是四弟李如樟还占着一个总兵的位置,怕是李成梁的名字,都快被世人遗忘了。</p>
“三哥,我就不信你现在当真没了从前的志向,蹉跎岁月又如何,若当下有驱除建奴的机会,三哥当真不会动心?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啊!”李信上前一步,站在李如桢面前说道。</p>
看着李信诚恳的脸庞,李如桢只觉得万分悲凉,他抬手将头上兜鍪取下,露出满头灰发,“你虽唤我一声三哥,可我已是知天命的年纪,我还能有多少时日?”</p>
“怎可如此说?”李信指着外面道:“卢尚书,洪总督,都是如此年纪,你为何不可?”</p>
“陛下不会信我!”李如桢也激动起来,站起身朝李信逼近一步,“我没有拥兵不救,是建奴的探子给了朝廷这样的消息,朝廷已有人忌惮我李家,正好趁此机会将我定罪,我铮铮铁骨,不负大明一丝一毫,可朝廷、先帝,尚未查明缘由就判我死罪,要不是陛下念父亲军功,怕我如今已是黄土一抔,白骨都化成灰了,李信,何其可笑啊,我李家为大明征战,镇守辽东数载,可最后得到了什么结果?”</p>
李如桢面上露出不屑,又有些痛心,“你当你六哥七哥是不想入仕,还是没有才德?凭他们本事,考一个进士是轻而易举之事,可他们宁愿再加吟诗作画、潦草度日,也不再掺和官场分毫,为的是什么?”</p>
“三哥——”</p>
“李信,不管你这次来的目的是什么,我如今只想守住父亲最后一些声名,不想再因为什么,让人嫉恨,牵连李家。”李如桢最后说道。</p>
李信听完了这些话,心中明白李如桢说的应该都是真的,他没有拥兵不救,所有的一切都是建奴的阴谋,恰好朝中有人忌惮,这才给李如桢安上了这个罪名。</p>
每个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李信也无法感同身受李如桢所遭受的一切,可看到如此颓唐的人,李信也惋惜不已。</p>
这样一个将才,难道真就在中后所荒废此生了吗?</p>
不!</p>
李信目光坚定,看向李如桢说道:“三哥,不管你信不信,听我一言,陛下和先帝不同,他重视所有有能力的人,更不会防备忠于朝廷的将领,你看卢尚书,他功绩那么多,可陛下照旧信任,还有孙传庭孙总督、郑崇俭郑总督,你虽在中后所,可这一年来的朝廷的这些动向,难道你都不知道吗?”</p>
李如桢抿了抿唇,倒退一步重新坐了下来,他哪里会不知道,他可是清楚得很。</p>
自皇帝亲自来山海关和皇太极和谈,从那时起,朝廷的邸报他没有一份是错过的,他曾经也燃起过希望,希望陛下能洗刷他的冤屈,能重新重用他。</p>
可随着一个个将士被任命、调动、升职,而其中没有自己的名字时,他便日渐失望。</p>
他不知道所有的这一切,到底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如今的朝廷,如今的陛下,还在忌惮李家。</p>
“三哥,其实你也想的,是不是?”李信眼睛突然一亮,没有哪个兵卒不想做将军,何况李如桢曾经身居总兵之位。</p>
“三哥,相信陛下,也给你自己一个机会,再退一步,你信我,若这次朝廷还让你受委屈,我李信用这条命给你申冤!”</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