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跟着朱由检走出衙门,街上往来百姓军户当即驻足,更有甚者已是跪下山呼万岁。</p>
锦衣卫将皇帝和皇太极会谈始末散布出去,对于自家的皇帝,自然是会着墨更多一些,传得也会夸张一些。</p>
反正传到百姓的耳中,自家陛下犹如天神下凡,为大明不惧自身安危,反而是那皇太极惶恐如兔。</p>
总之,眼下街上看皇帝的眼神,那滤镜不是一般的厚。</p>
朱由检朝他们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平身,继而转身,指着东城门道:“朕要你们做的,便是在城门外,在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下,给朕竖两块石碑!”</p>
众人朝东看去,城墙高大,这里离得远,看不真切。</p>
“石碑上刻什么?”杨嗣昌不由问道,话出口才突然“啊”了一声,“陛下是想将此次和谈树碑立传?”</p>
祖大寿闻言,当即上前一步,“臣即刻命人去办,定将陛下伟绩传颂千古!”</p>
洪承畴却是皱着眉头,陛下说的是两块石碑,不是一块,怎么可能是给自己树碑立传,就算是,陛下也不至于大庭广众之下自己说出来,这种事,难道不应该私底下安排人上疏才是?</p>
果不其然,朱由检在听到他们这些话之后,斜睨着冷笑了一声,“朕在你们眼中,就是如此好大喜功之人?”</p>
众人一听,就知道自己会错了意,忙躬身道“不敢”,朱由检朝前走了几步,指着东城门说道:“朕竖碑,一块名为英烈碑,所有为大明捐躯的将士,无论职级大小,哪怕就是后勤埋锅造饭的兵卒,也给朕在碑上刻了名字,永为纪念!”</p>
朱由检这话说得响亮,不仅他身后一众官员听见了,路边的百姓、军户也听见了,他们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得互相对视了几眼,渐渐的,眼中泛出泪光来。</p>
身为兵卒,为大明奋战沙场不是应该的么,若是战死,能拿到抚恤银子已是万幸,如今说什么?将他们名字留在英烈碑上,永为纪念?</p>
“若他们已无身后人,那便让朝廷供养香烛,祭奠其在天之灵!”朱由检说完,回头看向身后众人,“可明白了?”</p>
“是,臣遵旨!”洪承畴本就是将领,看多了妻离子散和家破人亡,他对于将士的身后事更是有感触,此时听皇帝这番打算,如何能不激动?</p>
而他如今为蓟辽总督,这便是他分内之事!</p>
“陛下万岁!”</p>
“陛下万岁!”</p>
路边听到这事的百姓有的跪了下来,有的已经奔走相告,他们要将这个消息,尽快告诉更多的人知道。</p>
“陛下,那还有一块...”洪承畴心中有了个猜想,却是不敢说,他看着皇帝,等待他口中的答案。</p>
“有英烈,便有叛降之人,”朱由检眉目逐渐冷肃,“另一块,就是他们的耻辱柱,所有叛了建奴的人,朕要让他们永世被唾弃,永远刻在这耻辱柱上!”</p>
朱由检说完,眼神扫过祖大寿、洪承畴和吴三桂,语气不怒自威,“你们可清楚了?”</p>
三人心头一凛,特别是祖大寿父子,他们是真实降过建奴的,虽然如今说是诈降,但朱由检知道,历史上他们的确是做了贰臣。</p>
洪承畴和吴三桂则颇是莫名,陛下对祖大寿他们意有所指也就罢了,自己算什么?</p>
“臣对大明忠心耿耿,对陛下忠心日月可鉴,定不会做出如此天怒人怨之事。”吴三桂当即表忠心道。</p>
朱由检点了点头,该说的已经说了,该做的也已经做了,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怎么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