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的使臣团在行都停留了半个多月,终于谈妥了和谈事宜,不仅重新界定了南北国界,大虞不再向北称臣,北朝也答应送回元熙帝与显肃皇后路氏的遗柩。</p>
签订完了和议书,北朝使臣北上回朝,临邺这才重归平静。</p>
北朝使臣走后,赵誉到后宫去的时间才多了起来,当然他最常去的,也是皇后那里。</p>
依御医之言,为了安胎,先头的两个月皇后几乎都不曾下榻,如今胎象稳固了些,这才有了些走动。</p>
赵誉想着她因为腹中的孩子如此辛苦,自己却因为朝事不能陪在她身边,心里有些愧疚,才特意多抽出些时间去慈元殿,便是只陪她坐一坐,也能让她安心些。</p>
每次去了,也会仔细询问宫人,皇后平日用膳用的可好,夜里睡的可安稳。</p>
皇后心里高兴,嘴上却道,“哪里这么娇气了,哪个妇人不生子的,总有这么一遭。”</p>
赵誉道,“当初曾听娘娘提起过,说生元懿太子时,吃了许多苦头。”</p>
元懿太子便是太上皇赵桢的亲子赵竑,在他出世之前,程太后在先头还生了两个女儿,只可惜都是在四五岁的年纪上夭殁了,程太后近三十岁时才有了元懿太子,好不容易从旧都南逃到了临邺,却因宫人的错失受惊而亡。</p>
皇后知他心疼自己,心中感动,伸手过去将他的手握住,倾身依在他肩头:“咱们的孩儿是懂事的,不会太折腾他娘娘的。”</p>
她怀象虽不大稳,可成日有御医们照料着,补品流水似的往慈元殿里送,如今已好了许多。</p>
她忽而有些低落地道,“臣妾倒是怕,这孩子因为娘娘身子弱,在娘胎里就亏了它。”</p>
她有孕后,心思变得更加柔软敏感,特别容易感伤,身边的女官们都是时时抚慰着,赵誉有时间也时常过来。</p>
“不会的。”赵誉温言安抚道。</p>
皇后将身子靠到他身前,赵誉神了手将她圈在怀中,忽然,她惊诧的抬头,赵誉疑惑地问,“怎么了?”</p>
皇后一双眼睛含着惊,慢慢的涌起更多的喜,将手放到自己的腹部,“它,它动了……”</p>
她又将赵誉的手握住,覆到自己腹部,两个人都静静等着,可过了好一会儿,肚子里都毫无动静。</p>
皇后低低道,“它方才真的动了……”</p>
“嗯,”赵誉轻声道,“孩子这是在告诉你,不要太过担心。”</p>
“陛下胡说,”她娇笑起,难得有了几分小女儿的姿态,“孩子这么小,根本不知事的。”</p>
她忽然想了什么一般,从赵誉怀里支起了身子,看着他道,“我倒想起一件事来。”</p>
赵誉十分有耐心,“什么事?”</p>
“那日持盈与太后一同来看臣妾,御医刚诊出喜脉,那会儿只觉得不真实,持盈那时便对臣妾道,要等到孩子胎动之时,才真的觉得自己做了母亲,”皇后笑着道,“她说的果真没错,它动了,臣妾才觉得自己如今真是一个母亲了。</p>
说完抬头时,皇后才发现赵誉面上的笑意敛去了些,状似无意地问,“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怎么也懂得这些事?”</p>
皇后想了想,随意道:“兴许是从太后那里听来的,太后是生养过的人,自然都懂,说给持盈听也不足为奇。”</p>
赵誉微微点了点头,淡淡道,“或许吧……”</p>
“对了,官家说起持盈未出阁,”皇后又道,“臣妾倒想起了,听闻如今太后有意要替她挑一位夫婿呢!”</p>
她并未留心到赵誉神色间的轻微变化,自顾道,“寻常女子,及笄后便会论嫁娶,持盈妹妹当初碧玉年华突逢家国之变,生生被耽误到了今日,从前她在九安山修身问道也就罢了,如今已经被接回了宫里,总不能一直这么独身一人,孤零零的瞧着就怪可怜的,也是该找个人来照顾她了。”</p>
她对持盈的怜惜发自心底,听闻太后要为持盈选婿,心里也是高兴的。</p>
“由着太后做主吧。”赵誉的语气平静而淡漠。</p>
皇后却轻叹道,“臣妾是替持盈担心……”</p>
“有何担心的?”赵誉问道。</p>
“若是从前在旧都,以持盈的身份和容貌,自然是不愁嫁,朝野上下的才俊还不是都由着挑,有哪个不想尚公主的?可如今……”皇后迟疑了一下,“如今太上皇对她身份的介怀谁不清楚,便是她自己,年纪也不小了,要寻还没有妻室的男子,年纪怕都还不及她,可若要寻与持盈妹妹年岁相当的,多半又有已经有了正室。”</p>
赵誉仿佛是不想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随口道,“此事既然太后亲自做主了,自然会为她考虑周全的,你何必再操这些心。”</p>
皇后见他语气里已有些不耐,赵誉不喜欢听到和持盈有关的消息,尤其是近些时候,每每提到持盈他总会很快就转了话题不欲多说,这皇后早就看出了,她心里猜想,他还是打心里讨厌这个妹妹,平日里不过都是在克制着。</p>
“从前那些恩怨,终究是上一辈人的事,持盈她一介女流也无能为力,兼之后来命运颠沛,吃了那么些苦头,实在不容易,”皇后恳切地看着赵誉,“陛下,别再怨她了,好么?”</p>
从前她也是怜惜持盈的,可这样明白地说出当年的旧事来替她求情,还是第一次,毕竟在旧都的事,谁都不敢轻易在赵誉面前提及,也是赵誉对他这位皇后一向敬爱有加,皇后才有胆子说这些话。</p>
赵誉并没有生气,一则是他平日里虽看似严厉肃穆,可对待身边的人一向是宽仁的,二则皇后有孕之后,心肠像是变得更软了,轻易说到写旧事就会伤感,他自然会多加体谅。</p>
他竟轻轻笑了一笑,仿佛有些无奈,“你是担心我会在她的婚事上为难?放心吧,她若真的有了好归宿,我会为在临邺城里为她建一座公主府,让她风风光光出嫁。”</p>
皇后这才放心的笑了起来。</p>
黄平等一干内侍宫人都是候在殿外的,见赵誉出来了,一边吩咐舆官准备,一边小心打量着他的神色。</p>
赵誉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性子,想要揣摩圣意并非是件简单的事,可这对黄平等几个从东宫随龙过来的人,如今也算游刃有余了,赵誉进殿时心情尚好,出来了之后,看着却不像是高兴的样子。</p>
却不知是为了什么事,能惹得陛下如此。</p>
--</p>
不久便是赵誉过宫朝拜太上皇的日子。</p>
这一次太上皇赵桢不仅没有闭关清修,更是早早就候着了。</p>
赵誉到了康宁殿,见太上皇立在殿外的廊下,见了他含笑道,“吾儿来了。”</p>
赵誉上前道,“父皇恕罪,儿子好些日子不曾过来拜见了。”</p>
当年父亲早逝,赵誉被嘉佑帝放了出来后就进了禁军里,在军中混了两年,当时正逢北朝欲发兵南下,嘉佑帝让福王赵桢出使北朝,说是说出使谈判,其实也是送去为质的。</p>
当时去北朝可谓是入虎口,没人愿意随行,当时因缘际会,十九岁的赵誉成了随行人员,跟着赵桢去了北契,在塞外苦寒之地历经了艰险,当时虽以叔侄相称,却已经情如父子。</p>
再后来,跟随赵桢去淮西调兵时南渡,也辗转到了临邺,跟着赵桢一起横江抗敌,在战火中建立新朝。</p>
南边的宗室子弟里,最后赵桢会选赵誉为养子,愿将江山都托付到他手里,既因为看到了他的才能,也因当初那些相依为命的时日里,他已真的将他视作了自己的孩子一般。</p>
两人一起步入殿内,赵桢又偏头看了看他,叹道,“怎么样,知道做这官家不容易吧?”</p>
赵誉却道,“如今再辛苦,也不能跟父皇当年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