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制造点麻烦(1 / 2)

关于思想教育这件事,李慎很早以前就提出过,从小儿启蒙开始,到小学,再到大学,最后国子监,甚至李慎都提出来过弘文馆和崇文馆。</p>

这里面包含了私学,县学,中央学,无论是民办还是官办都必须要开展思想教育。</p>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提出来以后就没有了下文,李慎也没有太关注,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设立。</p>

今日李世民说没有通过,李慎才知道原因。</p>

“阿耶,他们这群人只会在意他们自己的利益,又怎么会在意我们李家的利益呢?</p>

什么书中自有忠君爱国,有几个读书人会关心这个。</p>

他们只关心自己能否高中,只关心他们以后能不能当官。</p>

那些百姓和寒门的子弟同样如此。</p>

与其去施恩他们,还不如让他们时刻都要记住忠君爱国。</p>

科举主要一共六科,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和明算,</p>

哪一科里面有忠君爱国,哪一科有忠于我李家。</p>

还有其他的那些什么明字科等,也没有这一项。”</p>

李慎掰着手指头数给李世民听。</p>

“那按照你的意思是要改科举制度?”</p>

李世民一皱眉,改科举那可不是小事啊,这里面牵扯甚大,阻力更大。</p>

别说是太子,就算是他亲自出马也不一定能够通过。</p>

“阿耶,若是可以,我还真想要改一下科举,但是科举之事牵扯甚广,</p>

目前我们还没有这个能力。</p>

不说别的,就比如进士科,考诗词歌赋,这个跟做官有什么关系呢?</p>

他们自认为是文人墨客,做了官之后,有了前途,哪里还有心思照顾百姓,都去闲情雅致去了。</p>

也就最后的五道策论还算有点用处,不然,这个进士科真没什么用。”</p>

李慎有时候真的不明白,诗词歌赋在古代都是文人墨客没事玩乐的手段,</p>

跟唱歌跳舞没有什么区别。</p>

可为什么朝廷会让诗词歌赋写的好,又有名气的人入朝为官呢?</p>

不少人就是因为作诗做的好,有了点名气,就被推举了上去,连科举都不用考。</p>

“你说的是有些道理,但是自古以来也都是如此,我大唐科举也是效仿前朝遗制,</p>

也就是用了你提出的糊名和抄录。</p>

其他的也都没有更改。</p>

你说要更改科举,恐怕千难万难。”</p>

李世民摇了摇头,虽然他是皇帝,但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说了算的。</p>

只要反对的人多了,这件事就办不成,他不可能把所有反对的人都杀了。</p>

毕竟偌大的国家不可能靠他一个人来管理。</p>

当年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五姓不同意,皇帝的旨意都离不开长安城。</p>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千方百计要取代五姓的原因。</p>

“阿耶,这个我自然知晓,我的意思就是加一门必修科,把忠于大唐,忠于李家加进去,</p>

还可以加进去一些儒学的德行进去,儒学之中不是也有什么忠君爱国么,什么善待百姓之类的么。</p>

到时候科举,无论考哪一科,这一科都要考,而且还要合格,不然就算他考的那一科再优秀,也不入取。</p>

这样一来,这些读书人自然就会去学习了。</p>

最好是从孩童就开始教导,这样更加深刻。</p>

等到十年,二十年以后,就会有一大批接受了教导的人入朝为官。</p>

虽然不能保证不出贪官污吏,但大部分还是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