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我看以后,谁还敢为齐国效力(1 / 2)

听到对方的回答,</p>

青衫男子脸色大变:“梁兄,万万不可!”</p>

梁兄诧异道:“子仲何出此言?”</p>

“你我读书求学,不就是为了入朝为官,安邦定国,为朝廷效力吗?”</p>

刘子仲低头苦笑,长叹一口气:“不知梁兄,可否知道韩王?”</p>

梁严青思索片刻,回答道:“子仲口中的韩王,莫非是韩子安?”</p>

“不错。”</p>

刘子仲点了点头沉声道:“梁兄虽然这些年并不在齐国,想来也听说韩王的功绩吧?”</p>

“齐国能有今天的繁华,韩王可以说是功不可没。”</p>

“文治武功足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而且韩王为人谦逊、礼贤下士、生活简朴,更没有结党营私。”</p>

“但正是这样的人,却被皇上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全国通缉,如今更是不得不前往楚国。”</p>

说到这里,</p>

刘子仲悄悄来到门前,</p>

开门向外看了一眼,</p>

确认没有人偷听之后,这才回到座位上,低声说道:“梁兄,你我相识二十年,我这才劝你。”</p>

“当今陛下生性多疑、嫉贤妒能,而且性格残暴。”</p>

“这几个月,不知道残害了多少忠臣良将,不然就算韩王离开齐国,齐国又何至于短短几个月间,就沦落到割地赔款这一地步。”</p>

“梁兄如果入朝为官,若是毫无功绩,则官位不保,还有可能受到陛下责罚。”</p>

“若是梁兄立下功劳,则很有可能功高震主,被扣上谋反的罪名。”</p>

“梁兄千万不要相信求贤令上的内容,什么力挽狂澜,那些都是韩王的功绩,如今陛下却厚颜无耻,独揽功劳。”</p>

“难道韩王遭遇的事情,还不足以让梁兄警醒吗?”</p>

面对相识近二十年的老友,</p>

刘子仲可谓是苦口相劝,</p>

毕竟他也不希望,</p>

自己的老友,落入火坑之中。</p>

对面,</p>

梁严青也没想到,齐国的皇帝会是这般面孔。</p>

将信将疑的他,反问道:“子仲所言,当真?”</p>

刘子仲义正言辞的回应道:“千真万确,没有半点虚假。”</p>

顿了顿,</p>

刘子仲继续劝道:“愚弟不知道,梁兄这些年在外经历了什么,但若是梁兄心怀抱负,想要建功立业,不如前往楚国。”</p>

“如今韩王在楚国身居高位,凭借韩王的识人之能,梁兄在楚国绝对有施展抱负的机会。”</p>

梁严青低着头,</p>

心中陷入了纠结,</p>

如果硬要让他选择,</p>

肯定更加偏向于自己的家乡。</p>

毕竟梁严青自幼就生长在齐国,</p>

身为齐国人,</p>

也理当为齐国效力,</p>

可现在,</p>

齐国皇帝昏庸无能,残害忠良。</p>

这种时候选择留在齐国,无异于跳进火坑。</p>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持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亦或者身居朝堂,定国安邦。</p>

梁严青寒窗苦学十余载,</p>

更是周游列国,</p>

学习各国的治国之道,</p>

一生所学,</p>

让他怎么甘心烂在脑子里。</p>

沉思良久,梁严青长叹一口气,神情显得有些落寂:“子仲你可知,我少年时进入私塾读书。”</p>

“教书先生曾问我们,为何而读书,你可知我如何回答?”</p>

刘子仲摇了摇头:“愚弟不知。”</p>

梁严青抬起头,目光眺望远处的齐国皇宫。</p>

目光之中带着坚毅,</p>

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为大齐之崛起而读书!”</p>

一句话,</p>

瞬间让刘子仲愣在原地,</p>

目光呆滞的看向对面,</p>

他没想到,</p>

少年的梁严青,竟然已经拥有这般宏伟的志向。</p>

梁严青自顾自的说道:“齐国自炀帝开始,历帝、桓帝、灵帝,六十年来,继任帝王皆昏庸无能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