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现在也就三床棉被,等到最冷的时候肯定不够用。</p>
“苏姐,你买这么多啊?”</p>
见她一下要了三十斤,大家都惊了一下。</p>
胡佳瘪瘪嘴,“肯定是给人带的呗!知道咱们有内部价……”</p>
话里话外就是苏昭昭帮着外面的人占供销社便宜。</p>
苏昭昭没搭理她,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新棉社里有几个全是买给自己家里用的?</p>
只要不过分,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她这么一说,好些人脸上都不好看。</p>
要说占便宜,她爸胡副主任才没少占社里的便宜呢!</p>
苏昭昭道:“大家都知道,我今年夏天才来随的军,家里的东西都是一点点新添的,这棉被棉衣也一样,都得一点点的添置,家里是真的缺,就这些,还不知道够不够呢。”</p>
有人点头,“俗话说:破家值万贯,就是这么来的,新办一个家,要想把家里一年到头要用到的东西置办齐,要费不老少的钱呢!”</p>
“对,我家冬天用的棉被,就一床就得要八斤十斤的棉花。”</p>
这么一说吧,三十斤的棉花真的不多。</p>
内部购完后,何芳把以前写的通知张贴到了店门口,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棉花到货。’</p>
然后供销社又迎来了一波买棉潮。</p>
苏昭昭去了一趟裁缝铺,为做棉衣的事儿。</p>
刘桂兰差不多已经出师了,大着个肚子,量尺记录裁布踩缝纫机的都是她。</p>
只有难点儿的才让老裁缝动手。</p>
不是老裁缝偷懒,主要是刘桂兰太勤快,用她的话说,等她生了,她师傅一个人就得累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就得让他师傅歇歇。</p>
大着的肚子对刘桂兰来说就像是不存在,手脚可麻利了。</p>
“你要做啥款式的?长的还是短的?”</p>
棉衣的款式差不多,除非就是外面料子的颜色花色不同,再有就是领口的样式。</p>
苏昭昭道:“短的吧,两个孩子的棉衣领子做成小立领……”</p>
她一边说,刘桂兰一边记,“一个孩子做两件啊?”</p>
“对,他们也没棉袄,做两件好换洗。”</p>
刘桂兰就道:“棉衣可不能随便洗,越洗越不保暖,最好是做一层内胆,外面脏了,把带着棉花的内胆拆了,只洗外面的衣服就成了,要是再多做一件外衣,就当有两件棉衣了,这外衣,还能在其他节气穿。”</p>
苏昭昭挑挑眉,她之前都没想到,这就是生活的智慧呀。</p>
“那就按你说的做,做个能拆洗的内胆,不过还是做两件,要是缺布料我再去买了送来。”</p>
刘桂兰道:“买点里布就成了。”</p>
定好棉服,剩下的就是做棉被了。</p>
不用苏昭昭自己去找,没过两天,裁缝铺旁边的店开了门。</p>
按以前的惯例,十一月到第二年的一月,这三个月期间,供销社会开一家店,主要业务就是‘弹棉花,做棉被’,店里面的弹棉匠并不是供销社里的员工,而是专门找来的弹棉匠手艺人。</p>
算是临时工。</p>
何芳私下告诉苏昭昭:“有手艺没点关系也当不了这‘临时工’,别看一年就开三个月,可赚钱了。”</p>
弹棉匠并不像他们这样按月拿工资,赚的每一笔钱都是他们自己的,供销社也就收取一点儿费用。</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