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的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而这一段时间已经经历过滔天巨浪的官场,也总算是消停了一会。</p>
仅有的波澜也只是朱亮祖在大殿上被活活鞭死,然后那些官员们一个个战战兢兢的不敢说话。</p>
大明王朝的官员日子难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以前那些官员动不动就被剥皮填草,挂在关衙门口的也不是少数。</p>
只是这次空印案涉及太广, 杀的太多,有点让人觉得心里胆寒,就连递交辞呈的官员都是排着队去中书省递交辞呈。</p>
而朱启的名声,也算是彻底杀出了一片天。</p>
一些官职比较小的,在早朝的时候看到朱启路过,都会战战兢兢的, 连话都不敢说。</p>
而那些官职比较大的,类似李善长之类的官员看到朱启也是一个个恭恭敬敬的,生怕惹了朱启不高兴, 自己一身麻烦,等等。</p>
朱启也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效果,不过想想看也是的,自己又是杀表哥,又是杀堂兄的。</p>
然后就把官员们挨个的抓起来,审问的审问,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p>
除此之外,就是在边关打仗驰骋沙场。</p>
虽然自己真的啥也没干,全程都在打酱油,跟着别人后面混日子,但是在外人看来,却不是如此啊!</p>
在那些外人们看来,自己就是主导这些事情的人。</p>
会有些害怕自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p>
朱启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毕竟自己和官场上的那些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交集。</p>
就算是上早朝, 也是朱元璋让自己去, 自己才会过去,朱元璋没说,那自己就在家睡懒觉了。</p>
而基本上让自己去早朝,也是因为工匠火器之类的原因,才让自己过去听一听的。</p>
不过朱启这边看上去很懒散,在那些官员们眼中却并非如此。</p>
此时的锦衣卫已经全部铺开,并且收集情报。</p>
一些还没有被挖出来的贪官污吏,这个时候也大多数被锦衣卫们盯上。</p>
有的时候第一天上午,人还在官署衙门里干活呢,下午就被锦衣卫带走的,也不是少数。</p>
而那些锦衣卫的首领是谁啊?可不就是辽王朱启吗!</p>
所以朱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p>
至于说朱元璋那边在处理了朱亮祖之后,也开始认真动起了,要对付淮西勋贵们的心思了。</p>
这淮西勋贵,可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政治集团。</p>
他们是跟随着朱元璋一同打拼天下的淮西附近的将领和文臣们的称呼。</p>
后来更是不仅仅局限于出生的地域。</p>
就如同唐朝时候的关陇集团一样的地位。</p>
而这样的利益集团,自然是对于统治者有极大的威胁的。</p>
曾经的武则天把关陇集团杀了一个片甲不留,朱元璋显然不会等到后世之君,来处里关陇集团一样的淮西集团。</p>
朱元璋可是连百姓穿什么衣服都要管一管,还要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万世繁昌。</p>
又怎么会放着这么庞大的一个利益集团, 在眼皮子底下,而留给后世之君去处理呢?</p>
以往, 朱元璋要靠着这些勋贵们和北元打仗,自然不会动他们。</p>
不过,出了朱亮祖的事情以后,朱元璋已经看到这些勋贵们是如何嚣张跋扈,任意妄为的。</p>
如果再不加以加以打压,而让他们继续自由发展的话,也不知道以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p>
但直白的去和那些勋贵们说,让他们放下手中的权力,一个个的收敛一下,想想也是不现实的事情。</p>
更何况,朱元璋可不是什么脾气温和的人,真要是不合了他的意思,可就捞不到好处。</p>
而朱元璋的想法也并非是无人知晓,比如刘伯温就和朱启谈到过此事。</p>
主要就是因为朱启先前认识了许多武官,而且带着那些武官拿了不少的功劳,刘伯温是特意提醒朱启,最近一段时间不要和那些武官们走的太近,以免到最后引火烧身。</p>
朱启自然是倒头如蒜:</p>
“老师说的是啊,小王也是这么想的。”</p>
朱启觉得其实没想那么多,但刘伯温神机妙算,他既然这样提醒了,听着肯定是不会错的。</p>
果然不出刘伯温所料,很快朱元璋就把好几个将军给下了牢狱。</p>
倒不是那些历史名将,仅仅只是一些小角色,但也算是对淮西勋贵们的一番敲打。</p>
而事实上那些淮西勋贵们也确实收敛了不少,最主要的就是淮西勋贵的首领们,李善长。</p>
他直接递交了辞呈,想要告老还乡。</p>
这事情还是李善长的儿子,李祺过来跟自己说的。</p>
他老子李善长不仅告老还乡了,回去之后甚至还娶了一个新媳妇,20岁都不到。</p>
想他李善长几十岁的人了,居然还要当新郎。</p>
李祺自然是气愤不已,但李善长是他的父亲,他也没话可说。</p>
不过朱启倒是看得明白,这李善长真的不是为老不尊,纯粹就是为了让朱元璋放心而已。</p>
朱元璋最怕的就是什么?</p>
可不就是手底下这帮子人,仗着自己功勋了得,然后开始嚣张跋扈,谋权篡位吗?</p>
李善长这样自污名声,在外面肯定就好不到哪里去。</p>
起码那些自诩清白高尚的儒生们就不会看得起他,但也能让皇帝放心啊。</p>
李善长确实是个聪明人,在历史上也是差一点就能够安享晚年的,可惜后来被卷进了蓝玉案之中。</p>
说白了,还是没有彻底的归隐,你说如果像汤和徐达那样退下去,以后就真的啥事也不管,什么官员也不走动,哪有那么多事情了?</p>
当然,这也和李善长活的比朱标久,关系很大。</p>
毕竟汤河和徐达都是走在朱标前面的呀。</p>
不过朱启把这些也就当个新闻听一听,还是觉得和自己没啥太大的关系。</p>
却不知道整个官场现在都已经是一片风起云涌……</p>
——————</p>
洪武十一年,二月,中书省。</p>
胡惟庸坐在中书省丞相的椅子上,正看着手里的各种各样的文书。</p>
自从李善长递交辞呈回去娶了新媳妇之后,以前在李善长手下的胡惟庸,此时自然就成为了百官之首。</p>
也是中书省目前唯一的一个丞相了。</p>
但胡惟庸原先的官职是右丞相,在李善长辞职之后,按道理来说,他应该往前替补,成为左丞相才是。</p>
但奇怪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将胡惟庸的官职提拔为左丞相,而是让他继续在右丞相的位置上呆着。</p>
对此,胡惟庸自然是有些忐忑不安的,毕竟李善长都已经隐退到幕后安享晚年了,自己还不能提升。</p>
而且这段时间又杀了那么多的官员,整个三省六部,有一大半的官员都遭了殃。</p>
武将勋贵门那边也被抓捕了不少,显然皇帝正在清理官场。</p>
不过转念一想,胡惟庸自认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贪污腐败受贿也是没干过的。</p>
毕竟从一开始,胡惟庸跟着朱元璋的时候,就已经做的不错,官职不小,自然不缺这些金银珠宝。</p>
而且胡惟庸这个人对于金银珠宝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对于权力的兴趣才是最大的。</p>
正因如此,胡惟庸觉得自己肯定不会成为皇帝清理的对象。</p>
而且自己这么能干,也能够揣摩圣意,基本上朱元璋想干的事情不用说出口,自己就能明白,就比如说处理掉小明王那件事。</p>
可不就是自己去吩咐的吗?</p>
而朱元璋当年也因为此事冷落了胡惟庸好几年的时间,但后面不还是让他进了中书省,成为了丞相吗?</p>
所以胡惟庸觉得,只要自己干好事情,不要贪污受贿,露出什么把柄,也就安全的很了。</p>
此时他成为了百官之首,自然是高兴的不行,昨天晚上的时候就宴请了不少的官员,大家吃吃喝喝,增进一下感情。</p>
至于你说什么结党营私之类的,胡惟庸到不觉得,主要就是增进一下同事之间的感情,也没有成立什么党派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