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民意!(1 / 2)

三人的政见不合朱允熥是乐于见到的,他不想任何人成为他的附庸。</p>

来了大明这么长时间,他觉得他最应该的做就是掌控大局。</p>

宝钞改制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亲自挂帅的,然而负责执行的却是户部,包括后期的梳理和深化也还是户部。</p>

他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以及足够的重视,为官者只唯上不唯实的现状由此可见。</p>

“行了, 你们也不用再争了,为官之人说到底终究是为民而服务,高居庙堂者,更应倾听百姓的声音,这也是御史存在的意义。”</p>

“方师之所为是对是错,就交给天下人来评判吧!收拾一下,你们随孤去倾听一番百姓的心声。”</p>

见大明的储君要微服出巡, 三人的脸上顿时显现出忧虑之色。</p>

“殿下身系国本,肩负江山社稷之重托,此事。。。是否由臣等代劳?”</p>

周志清话一出口,杨士奇和王叔英连忙点头称是。</p>

“周大人所言极是啊!眼下苏州府主官被杀,受此牵连者多达数十,府衙一片混沌,值此混乱之际,殿下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啊!”</p>

对于几人的关心,朱允熥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p>

眼下大明立国不久,他能看出几人都是真心实意在为他的安危着想。</p>

要是再过个一二十年,站在下面的是人是鬼就全靠君王的慧眼了。</p>

“尔等不必多言,不知民生之艰辛,又何以敢言国事?如此小乱就畏缩不前,这不是大明储君的作风,更不是大明君王的的作风。”</p>

“文能定国,武能安邦, 孤对此深为向往之,此言孤与诸位共勉!”</p>

三人中, 杨士奇是与朱允熥接触最多的, 也更能体会到朱允熥话语之中的决意。</p>

虽然挂着户部主事的头衔, 但他的主职却是大明民生钱庄的大掌柜,时刻与金钱在打交道,他深刻明白皇太孙对大明未来的期许,而‘民生’二字,则足以看出皇太孙对治下之民的重视。</p>

说到底皇太孙现下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想让将来的大明朝既富,且强。</p>

这是一個有大抱负的君王,别的他不了解,但对这一点,他是笃信不疑。</p>

一行数人出行在后,想象当中的混乱并没有看到。</p>

对于底层的人来说,地球离了谁都照样在转,更不要说日月山河依然还在。</p>

苏州府的官员确实被杀了不少,但所谓的混乱却只存在于官场,就连商业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p>

“你们都看到了,官员及地主被杀,为何本公子却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笑容?又或者是, 希望?”</p>

朱允熥这个话题有点超纲, 除了王叔英欲言又止之外, 周志清与杨士奇的脸色瞬间狂变。</p>

不是他们不想回答, 而是这两个阶层全都涉及到国本。</p>

不仅士人尽皆由此而来,就连勋贵也是真正的大地主,可以说大明朝从上到下家中都有为数不少的田亩。</p>

对地主动手,国家必然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甚至引发大乱。</p>

而且大明朝最大的地主,要不了几年就会是眼前的皇太孙,因为这个国家的粮食大都来自于军屯。</p>

“怎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朱允熥明知故问道。</p>

“公子,兹事体大,个中内情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还需从长计议啊!而今警情民情方为当下重中之重,直隶之民皆盼着公子澄清吏治,还地方以太平。”</p>

杨士奇模棱两可地说了一句,随后便开始转移话题。</p>

他也不说什么救民先救官了,实在是朱允熥的潜在意思把他给吓得不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