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真情流露,顿时让上一秒还在暴怒的吕氏呼吸停顿。</p>
如今木已成舟,她一介女流之辈之又能做什么?除了叹息这个儿子不争气之外,再无他想。</p>
一家人?她与那个陌生的少年真的还能是一家人吗?</p>
儿子冒然干政固然不对,但何尝又不是想为自己的弟弟尽一份力?一份一家人该出的力。</p>
如果连自己的兄长都不信任,这位皇太孙今后又还能去信任谁?</p>
不得不说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想法潜意识也会变得截然不同。</p>
如果是朱允炆上位, 吕氏恐怕会想尽一切办法防着朱允熥,然而当自己身处弱势的时候又开始变得多愁善感,悲天悯人,会想到他们其实是一家人。</p>
从始至终,朱允熥的想法都不在吕氏考虑的范围之内,她的内心只有自己的三个儿子。</p>
“允炆,如果不去就藩。。。你这一辈子都出不了京师的城门了, 这就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允熥虽然已经总揽大明军政, 但他毕竟还不是皇帝, 成婚那天你如果向你皇爷爷提出就藩,你皇爷爷会同意的。”</p>
听着母亲已经软化的声音,朱允炆再次摇了摇头。</p>
经历了这么多事,他变得成熟了不少,也知道他那三弟的城府简直可以用深不可测来形容。</p>
朝堂不是那么好玩的,就算朱允熥后面站着大明的洪武皇帝,可无论推行宝钞改制还是对五军都督府进行权力重组,这些都是皇太孙个人意志的体现。</p>
他自问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勇气去触碰这个,更不敢去拂自己皇爷爷的意思。</p>
最近几天文武之争颇有鼎沸之势,正是有见于大明朝政有所不稳,他才硬着头皮前去劝谏,没想到不仅被呵斥, 还被直接禁足东宫,他是真的有些糊涂了。</p>
他看不懂现在的朱允熥,也看不懂当下的朝局,连他爷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还是一无所知。</p>
他曾想做一个和父亲一样的人, 事实证明是他太天真了。</p>
自己的父亲能被满朝文武所称赞, 人人都称他必会是一代仁义明君,这本身就是一种大本事,大智慧的体现。</p>
要是换成他朱允炆是储君,他能做到这个程度吗?</p>
恐怕到时只能是蛰伏在自己皇爷爷庇护的羽翼之下,根本不会有他这个三弟一半的魄力。</p>
想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是需要真本事的,朝外文武之争虽然鼎沸,但勋贵却是清一色地倒向了皇太孙,文臣内部也同样是争吵不断,这说明离皇太孙大权在握的那一日不远了。</p>
“娘,虽然不想承认,但儿子知道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儿子都不如允熥,儿子没有允熥的决断力,也没允熥那般掌控人心的本事,勋贵不会支持儿子,用人之道儿子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好,允熥他。。。。比孩儿更适合继承父亲的遗志。”</p>
“唉!!!”</p>
听到朱允炆的回答,吕氏发出了一声长叹, 她不甘的心气也随着朱允炆放弃消散了。</p>
这个傻儿子自己都承认不如弟弟, 她做得再多又能怎么样呢?</p>
今日之后,她们母子的性命就真的掌控在那个她曾经看不起的少年身上了。</p>
“允炆,希望有朝一日你不会后悔自己今天的决定。”</p>
“不后悔!儿子已经是个男子汉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会接受自己的选择,将来做个闲散亲王,没事还能帮着照顾弟弟妹妹挺好的。”</p>
朱允炆其实也不是没想法,只是老朱威严太重,他选定的继承人谁都无法改变,而朱允熥又不打算让他就藩,他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p>
自从看到三个藩王从封地被带入京城之后,他就知道自己此生再没有就藩的希望了。</p>
已经封国的藩王都被关进了宗人府,那他这个还没有来得及就藩的皇孙,又如何能玩得过已经接手大明军政的皇太孙?</p>
而且户部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那位就真的一无所知吗?</p>
这个问题除了当事人之外,应该是一个永远也不会被揭开的谜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