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偏殿中央摆放着两个大木箱子,木箱上面的封条,清晰地写着“内阁调拨”几个大字。</p>
木箱子旁,放着两条紫檀木长案,十几名太监正飞快地在那里拨珠计算着,从河南和山东送来的赈灾账目。</p>
不时有太监穿梭而过,将差好的账目送往隔壁的暖阁。</p>
听着偏殿传来噼里啪啦的算珠声,龙案前的朱慈烺,看了眼陆续送来的账目,想看,却又不敢看。</p>
看了,账目没问题还好。</p>
若是有问题,大明恐将失去一位国之重臣,他也将失去一条左膀右臂。</p>
两个时辰前,东厂传来密报,山东因赈灾不利出了乱子,竟发生了农民起义!</p>
这次起义虽规模不大,人数只有千余人,但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刷新了天武朝起义规模的记录。</p>
上次起义,还是朱慈烺刚登基那会儿,在江北各省实行摊丁入亩,一家地主不服多粮税,聚众造反,被当地城防军火速扑灭。</p>
得到密报的第一时间,朱慈烺命人从户部调来的赈灾账目,迫切想要知道结果。</p>
若是这位重臣没有贪墨赈灾款,便按照常规手段处置。</p>
若是贪了,只怕这三十年来的君臣之义,就此终结了。</p>
朱慈烺站在案前,眼望账单,耳听算珠,两眼闪光。</p>
这时,吴忠在收拾龙案上的奏本,在拿起一本密奏时,身形明显停顿了一下。</p>
朱慈烺见状,将目光立刻投向了那本密奏,面露不愉道:“李尚勇这只老鼠,写了密奏,把汉王的一系举报了遍,居然还在奏疏中说什么‘为肃大明军纪’!”</p>
说到这里,他一把抄起这份密奏,狠狠地摔在地上,脸色铁青地喝道:“他们父子,就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来离间朕的父子关系!”</p>
“皇爷!”吴忠慌忙放下手中之事,搀着朱慈烺的手臂,一手伸掌在他背后慢慢抚着。</p>
别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吴忠可是一清二楚。</p>
李尚勇这道密奏,看似是举报汉王一系,是得力不讨好、玩火自焚的愚蠢行为,实则大有深意。</p>
举报汉王,再转头太子,不管太子接不接受他这个二五仔,别人也会认为,李尚勇是太子安插在汉王身边的棋子。</p>
如此一来,太子党与汉王党的斗争,将会直接摆到明面上,更加的激烈,甚至会兄弟之间撕破脸。</p>
能用这种方式算计,让大明朝堂陷入党争,自然不是李尚勇这个愣头青想出来的。</p>
能让他这么做的,只有他的老子朝国公了李少游!</p>
作为局外人,朱慈烺的智商和政治手腕,比李少游高了不是一个等级,他同样看的透彻。</p>
他之所以下旨拿了汉王一系的人,包括幽静汉王,主要是为了敲打朱和墿,让这个儿子少折腾。</p>
先前朱慈烺极力提拔汉王,又要伴驾西征,又是赐婚勋贵,有意让他形成气候,不乏有制衡太子党的因素。</p>
太子朱和陛,东宫里几乎网罗了所有勋贵嫡子,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都是嫡子,将来继承爵位的那些。</p>
人总会长大的,如今太子和这些勋贵子弟到了成家之时,再过十几年,只怕朝廷中枢、封疆大吏,都是这些人。</p>
作为皇帝,朱慈烺不愿像秦始皇和康熙那样,遏制继承人的能力,但又怕未来局面失控,提前当了太上皇,</p>
因此,他不得不留一手,扶持汉王制衡太子一党,形成良性竞争。</p>
大明帝国的国土日益辽阔,朱慈烺也需要皇子镇守边陲,避免出现新的军阀。</p>
一位能力差的皇子,只能是傀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