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亭其实知道这些,但他没有打断关青华的话,笑着点点头:“谢谢关大姐,我知道了。”</p>
讲台前,拿着钢笔改分的比利先生面露笑容。</p>
四十份试卷分成两份,最先改的,肯定是他的学生。</p>
对于自己的学生,比利先生还是挺有信心的。</p>
第一个改的,是数学小队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比利先生看完试卷后,直接在卷子上面写了一个A+。</p>
和神州老师逐题改分最后计总分的行为完全不同,这种只看一眼就在试卷上给个A的行为既任意又豪放。</p>
很快,二十份试卷就批改完毕,最高是A+,最低也是个A。</p>
紧接着,他拿起了常青县一中的试卷。</p>
随意的浏览几眼,刚写了个C的时候,方新亭突然伸出手,一掌拍到试卷上面:“比利先生,这张试卷没有任何错误,你为什么要给个C?”</p>
听到这话,比利先生差点大笑起来,指着一道题:“没答对,所以给C。”</p>
“没答对,所以给C?”方新亭重复了一遍,拿起比利先生刚刚批改的试卷,用英语念起了上面的题目:</p>
“Boating A boat is pulled into a dock by means of a winch 12 feet above the deck of the boat(see figure).”如图:</p>
这是题目,解题放在评论区里了</p>
念完了题目,方新亭冷冷一笑:“比利先生,请问这个答案错在哪里?”</p>
“实际答案,是-20/13英尺/秒。你的学生回答错了!”比利先生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p>
“怎么,亲爱的方先生,你连英尺也不懂吗?这可是国际计量单位!”</p>
方新亭就笑了,笑容也挺冷:“据我所知,这道题有三种解法。”</p>
说完这三种解法之后,方新亭走到黑板上,拿起粉笔开始写解法。</p>
“解法一,要利用岸上的绞盘把小船拉进船坞,已知绞盘比小船甲板所在平面高12英尺,绳子长度是13英尺,求船前进的距离y与拉绳子的长度x英尺的函数关系式。”</p>
“解法二,要利用岸上的绞盘把小船拉进船坞,已知绞盘比小船甲板所在平面高12英尺,若通过绞盘拉绳子的速度是4英尺1秒,求当绳子长度是13英尺时,绳子和水平面的夹角0的变化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