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中国文学》(1 / 2)

八月初,赶上三伏天,从早上太阳便高高的挂在天上,像个渣男一样满世界送温暖。</p>

所以哪怕是周末,林朝阳也懒得出门,不如待在家里凉快。</p>

他家的房子南北通透,两面的窗户一开,只要是外面稍微有点风,屋里就会形成对流,很是凉快,夏天里在客厅里待着舒服极了。</p>

陶玉墨一早就不见了,林朝阳本以为她是出门找同学玩去了,没想到九点多又回来了,身后还带了两个人。</p>

林朝阳看到两人有些意外,笑着问道:“振云,你们没回老家?”</p>

刘振云笑着说道:“没有,学校又给找了点赚外快的活。”</p>

刘振云家庭条件不好,每个月虽然有补贴,但从来不敢乱花,在食堂从来不敢打一毛钱以上的菜,平时的衣服也都是穿在部队时发的军装,能省则省。</p>

省下来的钱,大多是用来买书、杂志和看演出活动了,他这样的消费习惯不是个例,大家都这样。</p>

最近他又多了一项花销,那就是“老乡”郭剑梅。</p>

“剑梅同学,你好!”林朝阳笑着冲郭剑梅打了个招呼。</p>

郭剑梅有些腼腆的回应,她是79级法律系的。</p>

跟陶玉墨是同学,除了在篮球场时那一面,之前也因为陶玉墨的原因,跟林朝阳见过好几面,但都没说过话。</p>

这回跟刘振云一起来到他家做客,等于是公开承认了关系,难免有点害羞。</p>

去年郭剑梅考上燕大,她家和刘振云家是隔壁镇。因着这层关系,刘振云在学校对她颇多照顾,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为了如今这样。</p>

林朝阳听郭剑梅说完与刘振云相识相恋的经历,不由得调侃道:“你啊,就是被他这个憨厚朴实的外表给骗了。这小子鬼精鬼精的,一不小心就着了他的道儿!”</p>

他的话让郭剑梅又害羞起来,刘振云也被他说的不好意思。</p>

“我这个人还是很淳朴的!”刘振云反驳道。</p>

林朝阳哈哈笑了起来。</p>

郭剑梅这个暑假也留在学校勤工俭学,陶玉墨本来是跑过去找她玩的,然后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多余,本想回家。</p>

刘振云却说起了之前他来找林朝阳没找到的事,陶玉墨便顺道把两人给带了过来。</p>

刘振云之前来过林朝阳家,郭剑梅却是第一次来。</p>

她偷偷的打量着林朝阳家里的装潢布置,眼中掩藏着几分胆怯与艳羡。</p>

这房子恐怕比学校里的那些教授住的都好吧?</p>

“那天啊,赶上李拓搬家,去他们家温个锅。”</p>

林朝阳对刘振云解释了一句,两人聊了起来。</p>

陶玉书准备出门去买点菜,还没等出门,家里又来了一波人。</p>

是大舅哥、陈健功和李拓,身后还跟着一位陌生的老者。</p>

几人进门先寒暄了几句,然后陈健功便掏出一份《燕京文艺》,向林朝阳得瑟道:“朝阳,哥们儿的小说发了!”</p>

他的最新短篇小说《丹凤眼》发表在八月的《燕京文艺》上,这篇小说耗费了他不少心力,寄予厚望。</p>

“这是要庆祝庆祝?那你得请客!”林朝阳调侃道。</p>

“请客可轮不到我。”陈健功说了一句,把眼神看向旁边的人,透着几分神秘。</p>

林朝阳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们几人一起跑过来,想必是有原因的。</p>

他问道:“这是有什么好事?”</p>

李拓笑着,从包里掏出一份杂志。</p>

林朝阳接过看了一眼封面,全英文的,他下意识的以为是一份外国杂志。</p>

定睛细看封面上的单词,才有些恍然的念道:“《中国文学》?”</p>

“听过没?”李拓问道。</p>

林朝阳点点头,“燕大图书馆别的没有,就期刊杂志多。”</p>

李拓递过来的这本英文版的《中国文学》创刊于1951年,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对外译介中国文学文化的官方刊物,归外文局管理。</p>

早些年刊物推介的都是一些带有明显*命性的作品和伟大领袖的作品,到了这两年,国内文学界风气一变,《中国文学》推介的文学作品也变得多元了起来,对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等国内文学界的新风气都进行了介绍。</p>

创刊至今,《中国文学》已有近三十年历史,在国内名声不显,但因为是国内唯一一份对外翻译、推介中国文学作品杂志,在国内文学界一直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p>

陶玉成这时终于开口将跟在他们身后,从进门就一直没说话的老者介绍给了林朝阳。</p>

“这位是外文局的杨献益先生,《中国文学》的副主编。这次来是想跟你沟通一下,将《赖子的夏天》翻译、发表到《中国文学》上,介绍给国外的读者。”</p>

听着大舅哥的介绍,林朝阳面露惊讶,握住了老者的手,“杨先生,久仰大名!”</p>

“朝阳同志你好,我也久闻你的大名啊!”</p>

杨献益跟林朝阳握了握手,笑声很爽朗。</p>

他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但与许多翻译家是将外国作品翻译成中文不同,杨献益一生立志于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p>

老先生最牛逼的一件事便是与夫人花了十多年时间翻译完成了《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因为横跨了嗡嗡嗡时期,翻译《红楼梦》的过程历尽波折。</p>

最后英文版《红楼梦》终于由外文出版社成功出版,在国外汉学研究领域广受好评。</p>

两人聊了一会儿,林朝阳才知道,最近这段时间《赖子的夏天》在文学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中国文学》对于这部小说的兴趣。</p>

恰好朱光遣与杨献益认识,两人聊天时无意间说起,杨献益才知道小说作者竟然是燕大教授陶敬法的女婿,他便让朱光遣帮忙引荐一下,于是才有了今天陶玉成带着杨献益过来这回事。</p>

《中国文学》致力于向外推介中国文学作品,目的是宣传和塑造中国形象,向外国读者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p>

杨献益跟林朝阳简单交流了一番,说道:“你最新的那部《赖子的夏天》写的很好,既继承了意识流文学的优点,又开创性的融入了中国文化,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我们杂志打算连载。”</p>

《中国文学》是月刊杂志,每期都会向海外读者推介多部中国文学作品,但大多是简要介绍,只有重量级作品才会选择以连载的形式推介。</p>

刚才李拓递给林朝阳的便是今年的第八期《中国文学》,在这一期被重点翻译推介的是沈丛文的短篇名篇之一《萧萧》。</p>

《中国文学》想把他的作品推向海外,林朝阳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而且他特意问了一下稿费,杨献益说是千字八块。</p>

正常的作品发表稿费是作者独得的,但《中国文学》杂志社支付稿费却是双份的,他们不仅要给原作者稿费,还得给译者稿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