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时起,我深深感触到,这天下黎民百姓,民心是有多么的淳朴,思治之心有多么迫切。”</p>
“也正是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p>
“只要民心所向,没有办不成的事!”</p>
“如果朝廷能够下决心,何愁百姓们不与朝廷患难与共?”</p>
要是单论辩证,这萧瑀又哪里是魏征的对手?</p>
况且,魏征说出来了最致命的一点,那就是当初城外的一万多流民,他魏征,甚至是陛下都亲至过,给流民盛过粥,同流民们接触过,交谈过。</p>
人家有发言权。</p>
可你们这些士族老爷们,是不屑去看那些流民的,在今天争辩之时,你们这不就是纸上谈兵,泛泛之谈吗?</p>
你们有什么资格啊?!</p>
于是乎,这萧瑀争辩不过魏征,就更加的恼羞成怒,人身攻击起来。</p>
“呵,魏大人,你终究只当过东宫的冼(xian)马,不知道治理一个国家的难处。”</p>
“当前国家积弊这么深,你这些高谈阔论,太不务实啊!”</p>
魏征冷哼了一声,“正因为这个国家病的太重,才更需要从根本上治起。”</p>
“我看,萧大人的这番见解,才是真的不合时宜!”</p>
看见他们两个在下面吵来吵去,李世民皱着眉头,重重敲了两下龙案。</p>
“行了,你们不要吵了!”</p>
“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朕也觉得,魏征这句话说得有道理!”</p>
“不过天子一日万机,一人听断,安能尽善?”</p>
“传朕的旨意,让五品、六品的官员们,也同样参与进关于治国理政的讨论中来。”</p>
“朕想要看看,更多人的意见如何?!”</p>
李世民话虽然是这么说,可他那一句觉得‘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有道理。</p>
也就直接给这场争论拍了板,下了定论。</p>
所谓的让五品、六品官员也都参与进来,无非也就是给这些士族官员们一个台阶下罢了。</p>
就在几天时间后,李世民还是采纳了魏征等人治国的观点,认为天下可以大治。</p>
制定了抚民以静,鼓励农桑的国策。</p>
历史上影响深远,最为著名的贞观之治,也就以此有了雏形。</p>
也就在这时,新上任的宰相戴胄,对李世民奏本说道:</p>
“水旱凶灾,前圣之所不免。国无九年储蓄,《礼经》之所明诫。”</p>
“今丧乱之后,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廪。随时出给,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p>
“故隋开皇立制,天下之人,节级输粟,多为社仓,终于文皇,得无饥馑。”</p>
“及大业中年,国用不足,并贷社仓之物,以充官费,故至末途,无以支给。”</p>
“今请自王公已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至秋熟,准其见在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p>
“稻麦之乡,亦同此税。各纳所在,为言义仓。”</p>
“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