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9章 汉39(1 / 2)

同年十月,刘肇行幸长安,下诏寻求汉高帝功臣萧何、曹参的近亲,让他们继承封地,暗示群臣效仿二位功臣;同时诏令窦宪入长安伴驾,窦宪到达后,朝臣私下议论拜他时高呼“万岁”,尚书韩棱愤怒指责:“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止住了这场闹剧。十一月,刘肇祭祀汉高帝等西汉十一陵。十二月,班超制服西域的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的消息传来,刘肇下令复置西域都护,命班超担任此职,同时册封随行的龟兹国侍子白霸为王,派人护送他回到龟兹国继承王位。[] 同月,刘肇从长安返回京师洛阳。[]</p>

窦宪以邓叠、郭璜为心腹,永元四年(公元92年)窦太后封邓叠为穰侯,而邓叠与弟弟邓磊、母亲邓夫人、郭举、郭璜相互勾结。其中邓夫人是窦太后的好友,郭璜在窦太后所居的长乐宫中任职,其子郭举时常入宫接受窦太后宠幸,他们便共同策划杀害刘肇。刘肇暗中了解到他们的阴谋[] ,便和兄长刘庆谋划起事。刘庆从小便和刘肇十分亲近,特别受到刘肇的恩遇,经常出入宫廷,留下住宿,与刘肇共议私事。刘肇即将采取行动,想得《汉书·外戚传》一阅,欲行汉文帝诛杀舅父薄昭、汉武帝诛杀舅父窦婴的故事[] 。但他惧怕左右随从,不敢让他们去找,便让刘庆私下向兄长千乘王刘伉借阅。</p>

夜里,刘肇将刘庆单独接入内室密谋。刘肇还让刘庆向宦官郑众传话,让他帮忙在书中寻找皇帝诛杀舅父的故事。郑众劝刘肇即刻诛杀窦宪心腹郭举、郭璜等人,但刘肇认为窦宪领兵在外,恐生兵变,并未采纳郑众的建议。[]</p>

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三月,袁安薨逝。当时群臣不敢与窦氏抗议,唯独袁安坚定不移,在朝堂与窦氏顽固抗争十次以上,窦太后不听,群臣皆担心他的安危,而他却始终镇定自若[] 。刘肇和朝臣皆倚仗袁安[] 。袁安薨逝后,丁鸿接任大司徒[] 。</p>

四月,窦宪回到京师洛阳。六月戊戌日,丁鸿借发生日食之机上书,暗示刘肇发动政变[] 。十几天后,刘肇以“到白虎观讲经”为理由,带着刘庆移驾北宫章德殿[] ,并让丁鸿担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时兼任卫尉,统领宫中禁军,控制南宫、北宫[] ,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关闭城门,逮捕邓夫人、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全部下狱处死[] ;并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刘肇顾及窦太后而没有明确处决窦宪,却选派严苛干练的封国宰相监督他。在确认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后,勒令他们自杀[] 。</p>

刘肇掌权后,立即清理窦氏残党余孽。凡是依仗窦家的关系而做官的,统统被罢免回家。</p>

永元之隆</p>

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的势力后,刘肇开始亲理政事,每日上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懈怠,史称“劳谦有终”[] 。当时各郡国前后进献的祥瑞多达八十一处,刘肇却自称德行浅薄,又觉得祥瑞不切实际,于是都隐没起来而不宣扬。[]</p>

经营西北</p>

永元五年(公元93年),北匈奴於除鞬单于叛乱,刘肇派任尚将其讨灭[] 。同年,南匈奴单于安国叛乱,被骨都侯喜斩杀[] 。</p>

永元六年(公元94年)七月,班超大破焉耆国、尉犁国、危须国、山国,并斩杀了焉耆、尉黎两国国王,将其首级传至洛阳[] 。从此西域降服,汉朝的威势延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五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纷纷向东汉送纳质子表示臣服[] ,其中西亚国家条支、安息以及远在洛阳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皆翻译双方语言,遣使纳贡[] ,《后汉书》概括为“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 。十一月,鲜卑大都护苏拔廆在任尚的统领下大破北匈奴逢侯单于叛军,斩首一万七千余级[] 。</p>

永元七年(公元95年),刘肇为了表彰班超与苏拔廆的功勋,下诏封班超为定远侯,苏拔廆为率众王。[]</p>

内外政事</p>

永元八年(公元96年)二月,刘肇册立贵人阴氏为皇后(即孝和阴皇后)。到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六月,他下诏废黜阴皇后,并于十月册立贵人邓绥为皇后。 由于邓绥“有丈夫之性”,刘肇便让她参与并知晓外朝政事[] 。</p>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春,安定郡兵攻灭烧何羌部落,西海(青海湖)与大小榆谷之地不再有羌人进攻的可能,刘肇便在其地设立西海郡,发兵驻守,将青海湖及大小榆谷之地纳入版图[] 。十一月,刘肇采纳司空徐防改革太学策试的建议[] 。</p>

刘肇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要求他们反省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在他统治时期,东汉国力达到鼎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p>

英年早逝</p>

元兴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106年2月13日),刘肇病死于洛阳章德前殿,时年二十七岁。[] 刘肇驾崩后,他出生仅一百余日的儿子刘隆继位,即汉殇帝。</p>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三月初五日,刘肇被安葬于慎陵(位于今河南孟津),定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为穆宗[]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经有司奏请,汉献帝废除了刘肇在内的四帝的庙号[] 。</p>

政治</p>

改革察举</p>

汉武帝时期规定,无论郡国大小,每年举孝廉二人,这个规定从汉武帝一直到东汉和帝维持了两百多年,直到刘肇亲政,才进行了改革和完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