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相礼</p>
下宫之难已经过去了七八年,赵武成年,尽管今非昔比,但作为元勋之后,赵武的成长颇受关注。厉公希望借用赵武来压压侈卿的嚣张气焰。公元前576年一日,厉公坐朝,为赵武举行弱冠之礼。典礼完毕后,赵武相继拜见八卿。</p>
首先拜见栾武子,栾伯感叹道:"潇洒!昔我侍奉令尊,他外表很美,却有些华而不实,您可要努力啊!"赵武拜见中行宣子,荀庚说:"漂亮!只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你的将来……"中行伯老骥伏枥,还是士燮对未来的赵武影响更深远:</p>
"贤人受宠而慎,愚者得宠而骄。明君赏谏臣,昏君惩之。古之君王,建德政而纳百姓之言,命乐师诵读箴言,百官献诗讽谏而不受蒙蔽,纳商旅之言于市井,辨吉凶于歌谣,考察百官于朝上,询问毁誉于道旁,以纠不正,这一切用以提高警惕。明君最痛恨的就是骄傲。"范文子,真君子。</p>
这番话曾是随武子教育范文子的,赵武将范氏家训铭记于心,受用终身。士燮谥文,赵武亦谥文,贤臣教导贤臣。韩厥鼓舞赵武:"谨慎警戒以成人。成人之首在于亲善人。亲善人,善人荐善人。</p>
如此,恶人就无所适从。若亲恶人,恶人再荐恶人。那么,善人便离开。人如草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戴上冠冕,就如宫室之有墙屋,只不过祛除污秽、保持清洁罢了,其他还有什么可增益的呢?"</p>
韩厥对赵武的期望是很高的,自然少不了对赵武的谆谆教诲,语气虽严,却苦口婆心。赵武拜见智武子,荀罃说:"好好努力吧!成季、宣孟之后,只为大夫就是耻辱。赵衰知典章以佐文公,精通法令而最终执政;赵盾谏襄公、灵公,由于强谏而被灵公所怨,依然冒死进谏。</p>
你加油吧,以成子之才,宣子之忠,侍君定能成功。"赵武拜见郤锜,郤氏宗主却给赵武泼上冷水:"漂亮是漂亮!但青壮不如老者的地方还多得很呢!"之后,赵武又相继拜见郤犨、郤至,苦成叔子反问赵武:"求官之人很多,我又怎么安排你呢?"温季更是说冷话:"如果你比不上别人,就退而求其次吧。"</p>
赵武退朝见张老,将冠礼中的情况转告张老。张老说:"听从栾伯,可使自己不断进步;听从范叔,可以恢弘自己的德行;韩子之诫,有助于你成就事业。条件都具备了,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至于三郤的那些让人丧气的话,没有什么价值。</p>
或许知伯说得对,正是先人的恩泽在庇护、滋润着你啊。"</p>
始佐新军"</p>
没有永远的敌人,亦没有永远的朋友"。</p>
赵武行冠礼在朝上这么一走,将诸卿对赵氏的态度一一描绘出来。晋厉公对赵武不怀恶意;韩厥对赵武光复先祖功业翘首以盼;而士燮对赵武则是对其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启蒙;荀庚、荀罃兄弟对赵武的入仕较为赞同;栾书作为赵朔的至交,对这位世侄心情较为复杂,一方面希望削弱厉公与三郤,另一方面害怕赵武记仇,好在栾书能识大体,表面工作做得漂亮。</p>
赵朔,根正苗红的功勋贵胄,显赫背景自然令三郤汗颜,郤氏坐拥着八卿三席,赵武入仕极有可能侵害郤氏的既得利益。恰恰,厉公、栾书之目的就在此,三郤对这位晚辈自然没好脸色。确切的说,三郤崛起之路是赵氏的血泪铺垫而成。</p>
郤至为卿因灭赵氏有功,郤犨被立是因为踢掉赵旃。洞悉朝政格局,赵武为官后基本有一套框架:侍奉厉公、尊重栾书、师从士燮、亲昵韩厥、敬重二荀,不得罪三郤。"君奢而臣侈、上骄而下贪",对这个时候的晋国是最好的写照,士燮就预言晋将大乱。</p>
公元前574年,晋厉公用胥童,灭三郤,逮捕栾书、中行偃,旋而纵之。后栾书、荀偃擒杀胥童,囚厉公,公元前573年初,栾书弑厉公,立悼公。入秋后,悼公废栾书,韩厥为正卿。自此长达一年之久的混乱才得以平定。</p>
晋悼公即位后,打破常规,提拔功臣之后。他认为:治国以礼,凡曾对晋国有功的臣僚后代应受先人之功德的庇护,晋悼公连续提拔吕相、魏颉、士鲂,作为成、宣之后的赵武即将迎来了转机。文采卓越的魏相英年早逝,晋悼公称赵武善文,能断大事,命其佐新军,辅彘恭子。</p>
自此赵武始为卿,尽管居八卿之末,但却跨越了从大夫到卿的质变。赵武的人生际遇因此这次升迁而获得了巨大利益。而晋悼公以其出众的人格魅力与政治韬略,率领晋国迈向了又一个辉煌。</p>
官运亨通</p>
公元前566年,知武子将已谋划完毕的三驾之策在内阁中公布,悼公慧眼,当即意识到这套对国力消耗巨大的战略将会在晋楚争衡中起决定性作用。知伯获得悼公的高度赞赏,韩献子为让智罃一展雄才,请告老。韩厥致仕。</p>
晋悼公于6月在绵上举行阅兵式,各大卿大夫家族成员尽皆到场。悼公立韩起为卿,韩无忌为首席公族大夫。</p>
与盟于郑</p>
公元前562年,郑寻衅于宋,宋师伐郑,子展御宋。郑、宋相持,宋求救于晋,悼公再会诸侯,率联军伐郑。诸侯出兵,对郑国实施全方位的军事打击,楚国已经被晋国消耗得精疲力竭,无力援郑。至6月,晋军兵临城下,悼公向郑国下达最后通牒。子孔向晋国求和。</p>
晋悼公命赵武入新郑,与郑简公及子孔等谋和,签订合约。公子嘉向晋国担保,郑国不再叛晋。悼公霸业遂成,赵武为悼公复霸战争的闭幕画上圆满句号。从公元前562年至公元前506年,长达56年的时间里,郑国都是晋国的追随者,历代执政(子孔、伯有、子产、子大叔)、上卿(子展、子皮、子齹、子明),都坚持以拥护晋国霸权为己任,直到公元前506年,子然才再度反叛。</p>
突飞猛进</p>
经过晋悼公的长期考验与观察,赵武在悼公心中已呈现出治世贤臣的形象,毫不掩盖对赵武的欣赏。公元前560年,正卿知武子及彘恭子双亡,内阁亟待重组。晋悼公田猎于庐,商榷六卿之安排。由于悼公常以自赵武持弓赵武持弓己的意志控制诸卿的升迁,大伙也在打听悼公的意图……</p>
这日,悼公于庐围猎,检阅部队。悼公问范宣子:"卿可执政?"士匄推辞:"我之佐中军,是因了解知伯,配合更亲密。择帅,臣不如中行伯。"晋悼公从其所请,命中行献子将中军,士匄辅佐他。</p>
悼公要韩宣子率上军,韩起力荐赵武:"赵武年长于我,且宽仁重德,我不能比,岂敢居于其上?"这番话或是肺腑之言,或是韩厥的嘱托,或是悼公的暗示。悼公又问于栾桓子与魏庄子,栾魇说:"臣不及韩子,韩起尚且谦让,我岂有不满?"</p>
悼公超拔赵武,从新军佐一口气连升五级,跃居上军将,由韩起充当他的副手。由于荀盈、彘裘年幼,不能参政。悼公压世卿,取消新军,将其部众划归栾魇、魏绛统一指挥。这次六卿的升降很超乎常规,除开新军被栾魇、魏绛代领(后被取缔),士匄贪婪而没有得到悼公的青睐,中行偃却因长期的兢兢业业而升任元帅。</p>
当然,官运最好的就是赵武,从新军佐一跃为上军将,连超数人,可谓突飞猛进,官运亨通。赵武30出头,年纪轻轻,却仅居荀偃、士匄之下。然荀偃迫近暮年,士匄亦年过半百。等待赵武的是一片光明,他与韩起(20来岁)二人承载着晋悼公(27岁)统治未来半个世纪的寄望,雄才大略的悼公已描绘出其未来维持中原霸权的统治画面,且框架已然成型,即:悼公坐朝,赵武总理朝政、韩起辅之。</p>
悼公高瞻远瞩,已经在为10年后的朝政做准备。赵武既将上军,感激悼公的知遇之恩,报国之心更为磅礴。或是性格因素,赵武从事文职而不善战。武功方面,他稍显逊色,在晋国复兴霸业的过程中,韩献子、知武子、魏庄子居功至伟,而赵武则如同一株小荷--才露尖尖角,抑或真是先祖在护佑着他。</p>
天星陨落</p>
悼公功成名就,齐国又蠢蠢欲动。齐灵公轻佻乖张,搅动东方鸡犬不宁,却对晋国几乎构不成威胁。公元前558年秋,晋悼公向诸侯下达会盟之令,邀诸侯共商伐齐。腾出双手的晋悼公要严惩齐国,教训齐灵公。就在悼公准备伐齐之时,突然染病,久治不见好转。</p>
诸卿皆参拜病于床榻的悼公,祈祷国君能够安康,病情拖了几个月,未见起色。病势沉重,晋国的政务都基本暂停。入冬后,悼公整日卧于榻上,公子彪侍于侧。繁琐的朝务,还有齐国的挑衅,秦国的窥视,楚国的反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