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哥哥们回来了(2 / 2)

李秀宁幼时也曾跟随哥哥们,旁听过一段时间康先生的教学,康先生与她也算有半师之谊。李秀宁对康先生也是真心敬重。</p>

康瑞山近日心情可以说是十分的好。带出的学生里,在这次院试里中了两名秀才,且榜上成绩相当抢眼,分列第一和第三。</p>

学生年轻有为,让他在一众老友里甚是有面子。因此对待李家人的态度愈发的温和了。</p>

因此在看到李秀宁时,顺口询问,近日可仍有读书,可有勤于习字。</p>

李秀宁想不到,来送个礼,还得被考教学问。</p>

但仍立刻起身,再次给康先生行了个礼后,开口回话说:“《孟子》已读完,《大学》才读不久。字也一直在习的,未有怠懈。”</p>

“哦?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何意。”</p>

李秀宁恭敬答道。“不知什么是善,就没法使得自己诚实。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 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p>

“嗯,好,《大学》读哪里了?”</p>

“才读不久。”说完直接把开篇给背了一小节。</p>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p>

“好好好。”康瑞山一连说了三声好。而后说道“再去一边书案上写一篇字来与我看看。”</p>

“诺。”</p>

李秀宁去一边写字了。</p>

康瑞山这才转向跟李青山说话。</p>

先是把李家两兄弟这次的院试成绩给李青山讲了一下。</p>

而后便介绍说,因承平承安二人此次成绩优异,都被授了廪生称号。是有资格进县学和府学继续深造的。</p>

作为两兄弟的启蒙恩师,康瑞山是十分看重承平和承安的。相较于县学,府学在师资配备上无疑更胜一筹。</p>

如果能入府学,得名师指点,三年后的乡试,俩人极有可能可以再进一步。康瑞山是希望兄弟二人今后入府学学习的。”</p>

只不过去府里求学,距离较远,吃穿住行,笔墨纸砚,乃至束修所需颇多。</p>

李家是农人出身,农家举家供养一个读书人就已不易,更别说李家还要一次担负两兄弟的读书花费。</p>

康瑞山心底极其担心李家会因没钱,而错过了对承平和承安来说最好的选择。</p>

因此只能试探性的朝李青山开口说道:“平阳府府学陈启明陈山长,乃是他多年至交好友。</p>

陈山长无论是在经义理解,还是诗词歌赋的造诣上都比自己强上不少。若是能得陈启明的指点教导,想必对承平和承安的今后的学业会更有进益。”</p>

李青山听后一时没有说话,脸上表情变幻莫测。他不是糊涂人,明白康先生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就想劝他们李家送李承平和李承安去府学读书。</p>

李青山也知道肯定是府学对儿子们的前途更好。但是府学的花费高,且家里当家做主的不是他,李家能举全家之力供他两儿子读书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可不能自行做主,得回去和一家人商量商量。</p>

不过他又想到小女儿挺能挣钱,兄妹关系也和谐,自己爹娘也都愿意听小女儿的,所以李承平和李承安入府学读书,家里人八成应该能同意。</p>

李承平和李承安两兄弟在听到恩师的话后,脸色瞬间涨红,有点尴尬的沉默。</p>

家里的情况他俩是清楚的,虽然这些年日子好过不少。但是要负担他俩去府城的读书的费用还是比较困难的。</p>

回来的路上兄弟二人就已经跟恩师说了家中情况,并表示进了县学后也会努力读书,争取不负先生厚望。</p>

没料到恩师此番竟又向父亲提起入府学之事。先生待他俩一片真心,兄弟两人也不好责怪。康府的前厅里一时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p>

李秀宁一边习字,一边竖耳偷听隔壁的谈话。</p>

当隔壁陷入安静后,正巧她一篇大字写完。</p>

小心的把宣纸上未干的墨水吹干,李秀宁捧着作业直接来到康瑞山的跟前,将写好的大字奉上,“先生请查看。”</p>

李秀宁的到来,让厅内正在各自脚趾尴尬的抠地的四人,顿时缓了口气。</p>

趁着康先生看她习字功课的的间隙,李秀宁转身偷偷的给她爹和哥哥们一个安抚的眼神。</p>

康瑞山其实在说完之前的话后,也有些后悔。在看到厅中气氛陷入安静后,一时也不知道怎么救场。</p>

幸得李秀宁前来救场,小女孩清泠泠的声音响起后,前厅的空气又开始流动了起来。</p>

仔细看过李秀宁递上来的功课后,内心又是一阵唏嘘,暗想,“这李青山是个有大福之人。</p>

生了三个孩子,不仅两个儿子敏而好学,极其优秀,就连小女儿也聪慧异常。小小年纪,学识丝毫不比她的两位哥哥差多少,若为男儿之身,好好培养,假以时日,成就或许能在她两个哥哥之上。”</p>

想完,康瑞山不禁笑看着李秀宁抚须夸奖道:</p>

“不错,字迹清晰流畅,笔触细腻。已隐隐显现出些风骨之势,看得出平时是有勤加练习的。好好好。”</p>

“多谢先生称赞。”李秀宁又给康瑞山行了一礼。</p>

随即开口说道:“适才听闻先生说起府学的陈山长,很是心生仰慕,若是家中兄长能得陈山长指导,那是咱们李家的幸事。若是能得先生举荐进入府学,晚辈家中自当感激不尽,全力支持。</p>

“小妹,不可妄言。”</p>

听见李秀宁一开口,就应下了恩师想让他俩去读府学的念头,李承平赶忙开口阻止。他们兄弟二人可不想再给家人增添过多负担。</p>

“兄长,莫急。小妹既然敢应下先生,自然不是信口开河。爹爹和家中所有人势必也是这样想的。”爹爹你说是不是?</p>

李青山被突然点名,赶紧傻笑着,憨憨的拼命点头。“如果犬子能得康先生举荐,李家将感激不尽。”</p>

如今家里,他家闺女的想法基本就是全家的想法了。闺女说念府学就去念府学。</p>

听见李青山的话后,康瑞山以及李家兄弟俩都有些不可置信。但是三人均仔细观察了李青山的表情后发觉,李青山说出这些话来,似乎并没有丝毫勉强。</p>

李家兄弟还以为她家爹和小妹不知道去府城读书,所需的花费会更多,所以才能轻易承诺。赶紧解释到:“不是,爹,小妹,府城离家遥远,束修所需银两颇多,咱家……”</p>

李青山朝着两儿子摆摆手,“束修和花费不用你俩操心,你们只需跟着先生安心好好读书即可。你小妹能干,家中自是不缺供你俩读书的银钱的。将来小有所成之后,切莫不可忘记你小妹的功劳。”</p>

“……”李家两兄弟下意识的看向李秀宁,嘴巴瞬间张成了鹅蛋型。</p>

“他爹在说啥,在他们出门考试的这段时间里,家里发生了什么他俩不知道的大事了?他小妹能干,所以家中不缺银两变得有钱了?这的能干到什么程度才让他爹能有如此大的口气啊!”</p>

康瑞山虽然也很诧异,但是得到的结果却是他最想要的。便赶紧承诺,说是一会就给好友写信,然后让人尽快带去府城。</p>

兄弟俩再次拜谢恩师后,便跟在李青山父女俩身后站好,准备告辞回家。</p>

李秀宁便又开口,此次家中兄长能中的秀才,全靠康先生指导。此次与家父来的匆忙,甚是有些失礼。明日便是中秋,李家将在鸿运楼备上一桌席面送至康先生府中,感谢师恩浩荡,还请康先生不嫌鄙陋,笑纳。</p>

“好好好,有心啦。”康瑞山摸着胡须,笑的更欢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