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虎,今天你是宴会的焦点,为何一直郁郁寡欢呢?”</p>
酒过三巡,苏墨举杯向唐伯虎示意:“如果有难言之隐,不妨说出来。”</p>
“多谢先生今日用心剑之术,帮我解开内心的困扰。”</p>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的荒唐事就像一场梦,既可笑又可悲。”</p>
唐伯虎拿起酒杯一饮而尽:“更可笑的是,现在我虽然觉得世间万物皆可做,却不知该做什么才对?”</p>
今日,唐伯虎将霸王枪发挥到极致,隐隐与西楚霸王项羽的霸气产生共鸣。</p>
虽然并未立即变成项羽的模样,但多年的郁闷之情也在这一刻倾泻而出……</p>
以前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时候,唐伯虎自轻自贱,做了许多丢脸的事,当时并未觉得有何不妥。</p>
如今心境清明后,唐伯虎也觉得过去的所作所为太过荒唐。</p>
思考过后,他又感到迷茫。</p>
“伯虎是因为弘治十二年的科举之事吗?”</p>
苏墨眼神一亮,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此事我也有所耳闻,你应该是受冤枉了。”</p>
弘治十一年,唐伯虎在应天府乡试中夺得第一,成为解元。</p>
接着,他进京参加会试,却因科场舞弊案被捕入狱……</p>
这个案子,其实大家都挺倒霉的。</p>
简单来说,唐伯虎和徐经是好朋友。</p>
徐经去参加会元考试时,仰慕程敏政的才华,特意花钱拜他为师。</p>
这件事本身没什么问题。</p>
就算学费可能贵了些。</p>
但徐经有钱,愿意付,程敏政愿意教,也没什么。</p>
徐经拜师后,带好友唐伯虎登门拜访。</p>
聊到会试,程敏政出于爱才之心,给他们分析了会试的出题方向等。</p>
到这里,其实也没什么。</p>
只是押题,每个老师都做过类似的事。</p>
然而,不久后,皇帝任命李东阳为主考官,程敏政为副主考官。</p>
更糟糕的是,后来在会试出题时……</p>
程敏政年纪大了,一时糊涂,真的按照之前和唐伯虎讨论的思路出了题。</p>
徐经和唐伯虎年轻气盛,行事高调。</p>
尤其是唐伯虎,自认为文章写得好,就把程敏政提到的命题方向写成一篇文章,在士子间炫耀。</p>
等到真正的会试,众多考生发现:不对劲,这题目押得有点准。</p>
结果,消息传开,成了当时的京城大新闻。</p>
于是,给事中上报此事,传到了明孝宗的耳朵里。</p>
明孝宗一听,这可不得了。</p>
便将他们全部下狱,彻查此事。</p>
还好,唐伯虎和徐经虽然在科举中自我感觉良好,到处炫耀。</p>
但实际上,两人都落榜了……</p>
这个奇怪的结果让明孝宗觉得,这简直是人类迷惑行为。</p>
于是,他多了些耐心,花了大力气,终于查清了事实真相。</p>
明孝宗觉得,这事对外解释也不好听。</p>
干脆,各打五十大板。</p>
他命令程敏政提前退休,举报的给事中降职。</p>
唐伯虎和徐经被释放出狱,剥夺功名,贬为浙藩小吏,永不录用为官。</p>
这其实,也算明孝宗够意思了。</p>
科举作弊这种事,如果发生在洪武时期,不论真假,不论冤不冤……</p>
朱元璋都会杀人如麻。</p>
“感谢先生的信任,伯虎当年年少轻狂,任意妄为,若非此事,也无法沉淀心境,专心练枪法。”</p>
唐伯虎叹了口气:“现在想来,一切都有定数。”</p>
出狱后,唐伯虎本打算振作精神,回家过安稳日子。</p>
但回到家乡后,他发现一切都超出了他的预期。</p>
原本笑脸相迎的乡亲们变了脸色,冷若冰霜。</p>
家仆、书童甚至妻子妾室也不再尊敬体贴,反而常恶语相向。</p>
就连家门口看门的旺财见到他,也大声吠叫,追着他咬。</p>
遭受这样的打击,唐伯虎彻底绝望了。</p>
反正失去了做官的资格,读书还有什么意义?</p>
于是,唐伯虎不再相信圣贤之言,也不再苦读诗文。</p>
他闭门数年,练成了家传枪法,完成了父亲的遗愿。</p>
然后,他在各地的风月场所游荡。</p>
由于他文采出众,画艺无双,甚至许多花魁主动找他。</p>
甚至有人愿意倒贴钱,与他共度良宵。</p>
所谓的一代风流才子,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流传的。</p>
有趣的是,这时唐伯虎明明很痛苦,一心只想颓废。</p>
但,唐伯虎反而赢得了世人的仰慕和崇拜。</p>
毕竟,风流倜傥,恣意花丛,是许多男人的梦想。</p>
没有人注意到,唐伯虎那放纵的笑容背后,是否藏着辛酸。</p>
久而久之,唐伯虎习惯了恃才放旷,恣意妄为的面具。</p>
最多,只在月夜下,擦拭手中的霸王枪。</p>
“惨惨惨,唐老弟啊,你也是个风流才子,武功又这么高……”</p>
木道人在一旁感慨万分,叹道:“为何不想用手中的霸王枪为自己正名呢?”</p>
“官道有官道的规矩,江湖有江湖的规矩。”</p>
"如果我现在武艺大成,凭着这杆一丈二尺的长枪,就能打破规则……"</p>
唐伯虎傲然说道:"那我十年苦读圣贤之书,昔日承受的种种苦难和冤屈,又有什么意义呢?"</p>
"哎呀,唐老弟啊,糊涂啊,以你的武功,来我唐门当大供奉不是很好吗?何必去做什么官呢?"</p>
唐大先生说到这里,连忙赔笑说:"阳明先生,我不是说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