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福松在哪里任职?”
郑鸿逵突然想起来,自己的侄子考取了进士,几年没见了。
“去一县担任知县了。”
郑芝龙摆摆手,略显骄傲道:“分至翰林院后,去当了几个月的起居郎,又去内阁担任中书。”
“去年就去北直隶,为一县知县。”
“翰林岂不留京?”
郑鸿逵一惊,万分不解。
他是武进士出身,对于文官那一套清楚的很。
翰林院打磨几年,耐得住寂寞,就能升翰林编修、修撰迁为侍读,然后就是国子监,詹事府(东宫)。
熬了十几年,之后要么下放为学政,要么去六部担任侍郎,再尚书,入阁。
可以说,这是翰林学士的通天顺路,也是非翰林无进内阁的写照。
清贵之官,最能熬人,同时在京十几年,旁观身份能够体察政治舆情。
像是崇祯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崇祯十三年的状元,几年时间就入阁,连翰林院散馆都没待足,其能力可见一斑。
“留不得啊1
郑芝龙摇摇头,略显烦躁道:“翰林院散馆,只有两年了,而且这两年要么内阁担任中书,要么是起居郎,与往日大为不同。”
“不过,他见识不浅,言语说,陛下这是考较他们,宰相起于州府嘛1
“那些二甲三甲的同科,只能在六部观政,哪里有他这般在皇帝跟前,宰辅旁边来的厉害?”
“这倒是。”郑鸿逵一听,觉得分外有理:“还是福松有出息,将来我郑家搞不好,要出一个宰相啊!这是光宗耀祖!!1
“我家那个,宰了他也学不进去,二十郎当,还是个童生。”
“你不也是封了爵,让他去国子监吧,监生也是条出路。”
郑芝龙略显得意道。
郑鸿逵也只能叹气,脸上的羡慕怎么也掩盖不祝
“大哥,你这个南安侯,将来要是传给了福松,那他就当不了宰相了。”
突然,郑鸿逵想到了什么,惊叫道。
“福松也传信说了。”
郑芝龙撇撇嘴:“他老子忙活了半辈子挣的爵位,他想让给锦舍继承。”
锦舍,即郑森正妻董氏所生长子,昵称为锦舍,大名为郑经,素来承欢郑芝龙膝下,备受喜爱。
“这也行。”郑鸿逵点点头:“难为他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三弟,过了年,我就上书致仕。”
“大哥——”郑鸿逵一惊,脸色大变。
郑芝龙叹了口气:“你掌福建兵马,我为东海水师总兵,郑家权势太盛。”
“你我不是分家了嘛1郑鸿逵心中暗喜,但仍旧感到愧疚。
“这顶什么用?该猜忌的还是会来,咱们郑家势力太大,朝廷不安生啊1
郑芝龙冷静无比,直言道:“我早就应该退下来的,今日倒是迟了,如今去京城养老,郑家富贵还是能延续下去的。”
郑鸿逵见此,只能作罢。
郑芝龙的存在,岂止是挡了他的官路,就连侄子郑森的官路,也多了几分坎坷。
郑家在福建的实力,实在是太雄厚了。
攻克台湾后,郑芝龙晋封侯爵,郑芝虎,郑鸿逵(原名郑芝凤),郑郑芝豹,郑芝鹏四人,受封男爵。
皇帝拆分的意思明显,但即使因为受爵分家,却让郑家显赫与闽剩
“大哥,也该是时候把宗明接回来了吧1
郑鸿逵感觉到郑芝龙的落寞,不由得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