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庄稼就长的好,收成就好。</p>
别看杨老汉不识字,可是盘算自己家的产量还是精明的很,二十五亩地,看今年的长势一亩能产两石(三百斤)谷子或高粱,二十五亩地就是五十石(七千五百斤),头三年给官府缴三成的税十五石,自己还能剩下三十五石,一家八口人敞开了吃一天吃十斤粮,一年吃二十五石,还能剩下十来石粮食。</p>
山地上种的棉麻都是按官府老爷要求种的,老爷给种子,收成自己可以留一半,到年底儿媳妇纺成棉布一家人还能一人做身新衣服或者换些银钱,更别提山上养的那些鸡鸭羊之类的了,都是可以换银钱的,这种日子有上两年几个儿子就都可以娶上媳妇了,自己也可以下去见老伴了,想想杨老汉就不由的笑出声来。这个时候要是那个后生还敢说绥德侯不好,那杨老汉绝对大耳刮子贴他。</p>
正在杨老汉畅想的时候,不远处马蹄声响传来,杨老汉不由的起身观看,之间数十米骑兵簇拥着几个人向村子这边而来,路过他身边的时候勒住缰绳翻身下马,为首的一位穿着锦袍的年轻人说道:“老人家,您是这前边村子的吗?”</p>
“回老爷话,小老儿正是前边杨家村的”一看就知道这人是大官你看他身后跟着的护卫一个个雄壮的很,杨老汉恭恭敬敬地回答。</p>
“老人家不要紧张,这是你家的地啊?长势不错,今年收成应该不错了!”</p>
“都是托官老爷的福,免了不少的税,小老儿家今年能吃个饱饭了!”说到庄稼杨老汉神情就变的高兴起来。</p>
“能吃饱饭就好啊,官府有没有派人来组织秋收?那些官吏有没有巧立名目欺负咱们乡亲们?”那锦衣青年和声细语的问着。</p>
可是杨老汉还是一哆嗦,心说官府新任命里长可是好人,咱不能给人家惹祸:“回老爷,里长老爷可是个好人,从四月份到我们这就带着大伙种庄稼,修水渠,您看这庄稼长的这么好都是他带领大伙干的,里长老爷还识文断字,平时邻里有个什么纠纷,人家都给断的清清楚楚,厉害的很。”</p>
那人听了杨老汉的话,对旁边的一个年轻人说道:“二弟,看来你这老师干的不错,留在这做个里正可惜了!”</p>
“是啊,老师才智非凡,他说此事若成可以极大缓解陕西百姓的饥荒!”李鸿业点头说道。</p>
之前还没有起事之前李鸿业派人到京师、湖广、河南等地卖粮的时候,商人带回来了发现了玉米、红薯和土豆,看到这些李鸿业简直是欣喜若狂,赶紧让人试种,一季之后收获甚多,李源看到了此物的重要性,等到地方平定下来之后,就主动要求承担此项重任。</p>
大面积做不到,小面积推广还是没问题的,于是就安排在了杨家村这个流民村子。</p>
李鸿业的脑海里只知道这些作物的产量很高,夏种秋收耐旱还不挑地,具体操作方法除了要相对稀疏的种植,土豆要切块、红薯要育秧其他信息全无,于是就将实验的任务一并交给了李源。</p>
对于学生有现在如此的地位,李源是很高兴的,当时李鸿业来请他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就跟着来了。</p>
但是李源觉得自己才能不够,要不怎么会连个举人都考不上呢。再说没有治政的经验,贸然得做高官,难免会出纰漏给自己学生带来麻烦,到时候他这个老师那里还有脸面再待下去,还是先从基层积累一下经验,到时候有了经验,治政起来会比较轻松,至于升官,自己是李鸿业的老师,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