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要想富,先修路(2 / 2)

退朝后,朱允熥心中暗喜。</p>

这场争论不仅解决了驿站的归属问题,还让工部和户部相互竞争,相互监督,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p>

同时,朱允熥派出亲信前往各地考察造船厂,挑选优秀的工匠和船只,招募经验丰富的航海家担任领队。</p>

在全国范围内,驿站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展开。</p>

旧有的驿站狭小老旧,拆除之后,一座座轩敞明亮的驿站拔地而起。</p>

永乐四年正月十六,新年的喜气尚未散去。</p>

朱标在朝中文武大臣的陪同下,视察南京通往扬州的官道。</p>

春日放暖,和风习习,宽敞平坦的官道两旁绿树成荫。</p>

春种在即,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芬。</p>

官道上,每隔三五十里,便有一处驿站。</p>

大型驿站有三十余间房子,配备驿卒三十人;</p>

中型驿站有二十余间房子,配备驿卒二十人;</p>

小型驿站有十余间房子,配备驿卒十人。</p>

按计划,全国将重建二十万间驿站,可活二百余万人,这将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p>

每一个驿站都配有一个粮库和一个盐库。</p>

在此之前,到了收夏粮秋税的时候,老百姓要将应上缴的秋粮送到县城,路途遥运。</p>

但是驿站建了粮库之后,却只需要送到最近的驿站。</p>

而在此之前,百姓如果要买官盐,必须走几十里路之外的县衙盐房买盐,而现在,却只需要到驿站了。</p>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德政。</p>

“陛下,驿站改革之后,可真是便利了百姓啊!”陪同视察的知县感慨道,"乡里的百姓齐声称颂陛下圣明。"</p>

“这都是太子的功劳。”朱标赞道。</p>

众人纷纷附和,朱允熥谦逊地笑了笑。</p>

除了盐库和粮库之外,还有马房,每个驿站还养了五到十匹不等的马。</p>

驿站的驿卒一个个长得身强力壮,穿得齐齐整整。</p>

朱标兴致盎然视察了四五家驿站,每一家驿站都管理得井井有条。</p>

户部尚书夏元吉说道:"陛下,这几家驿站,都是归在户部名下,除了支付驿卒的开支之外,每家驿站每月均有三到五两银子不等的进项。</p>

推而广之,全国共有二十余万家驿,即有六十余万到一百余万两银子的进项。</p>

而从前,户部每年用在驿站上的开销为三十六万两。一出一进,是一笔相当大的收入!"</p>

文武群臣无不交口称赞。</p>

朱桢赞道:"允熥可真是大才啊。等从南至北的官道整修完毕,驿站兴修齐全,从南方往北方运粮食,运物资,运兵,都会无比方便快捷。″</p>

朱椿也说道:"我原本还担心营建新都运送物资耗时耗力,这下好了,所有的困难全都迎刃而解了。"</p>

被这么多人称赞,朱允熥都有些不好意思了。</p>

"驾!驾!驾!"</p>

福建通往南京的官道泥泞坑洼,一匹瘦马奋力向前奔跑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