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麻子很准时的等在村口,上镇上的就她们婆媳两个,原本每到赶集日,一般是收五个铜板一个人,包来回的,但这一回只拉萧母和姜岁,而且还这么早,相当于包车了,所以二麻子一共要收娘俩十五个铜板。</p>
按照平时,萧母肯定是要讨价还价一番的,但今天不一样,今天是去做买卖的,图个好兆头,便不讨价还价了。</p>
时间卡的刚刚好,刚好赶上了镇上去县里的马车,还剩最后两个位置。</p>
姜岁到了以后,看见这马车和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因为这是敞篷的,就是一匹马拉着一个大板车,车上能坐六个人,和二麻子的牛车没什么区别,也就是速度快点,而且还是单程票。</p>
这是一个固定的车队,一共有五辆马车,专门跑的镇上去县里的这条路线的。</p>
到了县里以后,马车会分五个时间点返回县里,最晚的一辆马车会等到申时才返程,所以娘俩一定要赶在申时之前办完该办的事情。</p>
去的车费,一个人就得收十五个铜板,回又是十五个,一天下来,光是车钱都差不多去了八九十文。</p>
萧母和姜岁坐在马车上,一直紧紧地护着自己身前的篮子,上面盖着花布,里头装的是灵芝和人参,还有路上吃的干粮。</p>
娘俩今天也穿的很朴素,萧母甚至穿上了打补丁的衣裳,目的就是为了不打眼,免得到时候被什么心思不正的人给盯上,露财可就不好了。</p>
一路颠簸,用了一个时辰才到县里,山路把姜岁的屁股都给颠疼了。</p>
没办法,她瘦,屁股上也没二两肉,那硬邦邦的板车老硌人了。</p>
付了三十文车钱,赶车的马夫叮嘱她们,最晚一辆回县里的马车是申时,千万记得时候,不然错过了就得等明天才能回去了,县里住一晚上的客栈可不便宜。</p>
娘俩按照商量好的,进城以后,先找人打听一下县里最大最好的一间药堂在哪,然后直接去那个药堂就行。</p>
县城的城楼门子底下,有县衙派过来的衙役守着,没人敢在城门口闹事,而这些马车也不能进入城里,只能等在城外。</p>
这个小城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花溪县,算是这一洲之内,百姓生活条件较好的一个县了。</p>
县里面很热闹,街道规划还是不错的,有一条专门做小摊生意的街,什么馄饨摊,包子铺,茶铺,应有尽有。</p>
萧母怕姜岁饿着,于是先带她找了个馄饨摊,娘俩准备吃碗馄饨,顺便打听一下药堂的事情。</p>
一碗小碗的馄饨只要五个铜板,里面也就十来个,而且只包了一点点肉,大碗的则是八个铜板。</p>
早上吃了一大碗面出的门,娘俩也没觉得饿,所以一人来了碗小的,打打牙祭。</p>
热乎的馄饨端上来的时候,萧母这才向馄饨铺老板打听:</p>
“老板,跟您打听个事呗!”</p>
馄饨摊老板是个年轻的小哥,打娘俩坐下起,他就一直是乐呵呵的,热情的很。</p>
“啥事啊婶子,你问,我一定知无不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