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元朝又能有何荣光?</p>
待到大明宗门驱逐蛮清势力之后,那些一心想着为蛮清效力做贰臣的人难道还不够多吗?</p>
尤其是在元清两朝期间,对于官员们的约束实在太过宽松。譬如在蛮清时期,朝廷对于官员只有一个要求:不得叛逆。只要你不去叛逆,贪污腐败、压榨百姓的事情,那便是八旗贵族赐予你们的特权福利。</p>
十年蛮清知府,百万仙晶石财富,这只是最基本的收益罢了!</p>
朱元璋无法揣测朱标的内心思绪,他又独自开口道:“除去那些不愿辅佐我修炼大道,甘愿以身殉节的之外,更有诸多北元旧部选择遁入深山修行,诸如杨维桢、沈梦麟与藤克恭等人!”</p>
“父皇,你以为那些口诵圣贤经典的大儒,真的心系天下苍生,忧虑百姓苦难么?那伪元朝廷已腐朽不堪,无数无辜百姓因饥饿和贫困而死去,尸横遍野!”</p>
“我的祖父祖母,常遇春叔父的双亲,徐达叔父的双亲,乃至表兄的祖先们,皆丧生于伪元暴政之下!”</p>
“这些人,满腹诗书却自私虚伪,无慈悲之心,竟将所学尽数喂狗了!伪元已然灭亡,他们还要在我面前假装忠诚于那个早已逝去的伪帝!”</p>
朱标猛地一掌击在桌案上,话语中激昂愤慨的情绪毫不逊色于朱元璋。远在一旁的宦官宫女见状,纷纷悄然离去。</p>
“父皇,你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重振华夏之威,然而这群士子却视而不见,唯独一心忠诚于昔日伪元的帝王!”</p>
朱元璋本已怒气滔天,但在听到儿子的话语后,虽欣慰但也难抑胸中的怒火,终于如江河决堤般喷涌而出。</p>
他脸色铁青,冷声道:“既然他们如此怀念元朝,那我就成全他们,让他们亲自去阴间侍奉他们的主子吧!”</p>
朱标面无表情,却暗自权衡其中的得失。尽管痛快地处决他们看似解恨,但实际上弊大于利,甚至可能正中他们下怀,令他们死后留下忠贞之名。</p>
“父皇,此举不宜,要知道诛人需先诛心!”朱标语气冰冷地回应道,“他们越是看重那份所谓的忠贞之名,我们就越要让他们臭名昭着,让全天下的人都唾弃他们。”</p>
此计如同后世某个强大的国家所擅长的手法,值得效仿一二。</p>
虽然世间难寻四足齐全的蛙,但寻找愿为官者却是易如反掌。</p>
难道失去了这批所谓的大儒,天下便无人能胜任官职了吗?</p>
“父皇,我们可以召集群儒,有谁能撰写文章揭露并贬低那些效忠北元之人,便可授予其一官半职,总会有人趋之若鹜的!”</p>
这样,那些读书人为求名利,便会彼此争斗不止!</p>
依照原有的时间线,此时已过而立之年的陈珪尚不过是个小小的百户,可谓怀才不遇。</p>
随后,陈珪追随朱棣任职燕山中护卫,并晋升至龙虎卫千户之位。接着随燕王举兵靖难,列功臣第六,封为泰宁侯,直至永乐十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身后又追赠为“景国公”。</p>
陈珪可谓是大器晚成之典范!</p>
同样,徐达作为开国第一猛将,为女婿朱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军中人脉资源,使得朱棣从中受益良多。</p>
如今正值洪武二年,陈珪大概正处于壮志未酬、郁郁寡欢的阶段。</p>
朱标认为,既然父亲赋予了自己一支兵马,也到了该着手培养自家将领的时候了...</p>
除了一些修真世家的二代弟子之外,在原本的时间线里,陪伴他的四弟燕王朱棣参与破阵夺运之战的将领之中,同样隐藏着不少具有灵根资质的修炼者。陈珪这个人,修为底蕴深厚,只是一直未遇明师点拨,若是由他这位储君亲自提携,必然会对这份知遇之恩铭记于心。</p>
自己那位四弟既然决定封地于南疆仙域,对抗那些魔族蛮夷,其实并不需太多战力强大的将领辅佐,只需留下几位便可游刃有余。更何况未来还有那朱高煦这位修道奇才作为助力。</p>
站在洪荒天帝朱元璋的高度来看,区区一个百户官职,他会以为这只是太子欲培养可用的修真新秀,所以对此类要求并未多虑便应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