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礼部尚书反对办技校(2 / 2)

为了配合读书识字,林月还编辑了一本小册子,小册子里的内容就是有关男女平等,女人自强,尊敬老人,教育孩子之类的东西,至于《女儿经》《女诫》之类禁锢女人思想和行为的书,林月不仅不会作为教材,还要求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读去理解,不是读书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吗?不是倒洗澡水的时候不要将婴儿一同倒掉吗?属于精华的东西也是不能排斥的。</p>

她记得百年后有一个姓梁的名人曾经说过,培养和造就人才,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女人要自强,首先必须开启民妇中的智慧,有智慧的女人才有可能成为强者。让女人接受积极向上的思想,以自身的努力才能求得自身的解放。林月对这话深信不疑,现在有条件了,就要格物致知,知行合一。</p>

自技校开学以后,林月几乎每天都要到技校去看看,第一期学生没有生源的选择,只要年龄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身体健康就可以成为技校学生,所以,现在的学生其实就是一个女性集聚场所,年龄最大的学生,因为嫁人早,生孩子早,自己生的孩子嫁娶又很早,导致年龄不到四十岁就已经当了奶奶,而年龄最小的学生也才十一二岁。但这些学生无论年龄,无论家世,也无论个人条件,能够在这个年代进入女翔技校当学生,她们全都兴奋激动不已,十分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p>

林月每次到技校巡视,看着她们认真读书,认真学习各项技术的场景,自然也是激动不已。来到这个世界,做了这么一件引以为豪的贡献,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p>

林月对开办女翔技校非常满意,在技校读书的学生和很多有识之士也对技校点赞不已,但持反对意见的人仍然很多,他们坚持认为,女人读书学技术,是违背世俗的大逆不道。</p>

杜文作为礼部尚书,对社会舆情最敏感,礼部也最先得到女翔技校开学的消息。</p>

杜文听见了很多有关技校的说法,直觉令他对技校的存在高度警惕。</p>

杜文也仿效顺天府刘圣的做法,对技校作了一次微服私访,尔后向黄台吉呈上一份要求取缔技校的奏折,早朝时又向黄台吉禀报部分民众对技校的一些言论。</p>

杜文说,自古以来,评判女人的德行,都是将女人无才便是德作为评判标准的,女子没有才学,才能做到三从四德,才能在家相夫教子,才能孝敬公婆公爹,古代先哲们早就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人不仅在体力和智力上无法跟男人比,而且道德水平也远远不如男人。</p>

杜文向黄台吉一揖,既然先哲们都非常清楚女人的本性,都告诫世人一定要严厉管束女人的欲望,现在不仅不管束,反而还为女人读书学技术办技校。如果开办女子技校不加禁止,蔚然成风,那么,掌握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女人越多,就会导致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孙,对社会和人类的危害就越严重,就会使人类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p>

杜文喋喋不休,义愤填膺的控诉女翔技校的大逆不道,引发了很多官员的共鸣。</p>

有的大臣插话,听说技校不学《女儿经》,不学《女诫》;有的大臣问,技校为什么要反对三从四德,三从四德哪点不好?还有的大臣说,技校的那些女师父都叫什么老师,嫁了人的女人不用夫家的姓用自己的姓,这不是违反夫为妻纲的道德吗?更有大臣不理解,《女儿经》《女诫》和三从四德,都是教育女人做好女人的,做好女人难道不好?</p>

大臣们在朝堂上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更多大臣对女翔技校的办学模式很迷茫,女人为什么要读书认字?女人为什么要学技能?刺绣有什么好学的?那不是女人天生的技能吗......?</p>

疑问太多,总之,反对的人多,支持的人少,绝大多数人都很懵逼。</p>

黄台吉皱皱眉头,问这所技校是谁办的?杜文咽咽口水,说回皇上的话,我调查了一下,办这所技校的人,有人说是甘露方丈办的,不然,静修比丘尼怎么会当校长呢?寺庙面向社会办学,没有先例,再说,寺庙办学怎么能办对社会和谐发展不利的学校呢?又有人说,是我们礼部的二状元曹家文办的,但我问了曹家文,他摇头说不知道。不管是谁办的,这所技校没有得到礼部的同意,就应该取缔。</p>

杜文说完,撇撇嘴,又说,不管是谁办的,我看写的校名和“女子当自强,京城技校有女翔”的字就知道,那字写得歪歪扭扭,张牙舞爪,就像个没有文化的人写的。</p>

杜文的语气很是不屑,说字都写不好,还办什么技校?我看写那字的人也一定不是个好东西!</p>

女翔技校墙上的励志标语是福临写的,福临一听杜文说他写的字歪歪扭扭,张牙舞爪,像个没有文化的人写的,还说写那字的人不是个好东西!一股无名火就直窜脑门。要不是杜文站得距福临有点远,福临立马就要冲上去将杜文暴打一顿!</p>

但因为群臣都是面向黄台吉站着的,没人注意到福临暴怒的脸色。</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