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市场严重(1 / 2)

苏夜接到电话已经是第二天早上,来电显示是羊城的号码。“喂,哪位?”他接听并直截了当地问。</p>

“您好,苏夜苏先生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带熟悉的嗓音。</p>

不过苏夜一时之间没想起在哪里听过这声音,便回道:“是我,你是谁呀?”</p>

“苏先生您好,我是曲小姐介绍来找您的。她说您有关于买卖的事想找我商量,不知现在方便详谈吗?”对方自报家门,“对了,苏先生,我之前曾送您一家去过香江,您或许还记得,我叫张新民,大家都叫我捞仔。”</p>

直到这时,苏夜才豁然开朗,原来是他——那次单独驾船送他们去香江的那个年轻人。</p>

“嗨,捞仔,上次的事还没机会谢谢你呢。没想到,原来是婉瑶姐找你帮忙。”</p>

“苏先生,咱们算是老朋友了。我这边做的是彩色电视机生产业务,你看你们那儿能不能接手销售?”</p>

看出是熟人,苏夜也不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p>

“彩色电视?每天大概能供应多少台?”</p>

捞仔想了想,开口问道。</p>

苏夜知道自家生产线的能力,一条线一天大约产四百台,五条全开的话,一天两千两百台没问题。但考虑内地的消费状况,全面投产不太现实,初期开通一条生产线就算不错了。于是他回答:“大概每天四百台左右吧,你觉得能接受吗?”</p>

“四百台!”</p>

捞仔听后显得有些为难,“苏先生,实在抱歉,我的生意规模不大,承受不起这么大的量。如今内地的情况比您离开时更加严峻,别说四百台,就连三五台我现在都不敢轻易接手。国内目前没人敢做这笔买卖。”</p>

听到捞仔的回答,苏夜意识到那件事的影响已波及全国,彩电销售成了个难题。现在是1965年,离1978年还早得很,总不能一直这么拖着。</p>

然而现状便是如此,他无奈地与捞仔又聊了几句后挂断电话。</p>

虽然他知道国内即便形势再严峻,总会有一部分富裕家庭仍会追求生活品质。但现在显然不是冒头露面的时候,更别提买电视了。</p>

这意味着苏夜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在香江内部自行消化,要么开辟海外市场。可后者面临的困难在于,自家生产的彩电品牌不响、实力不足,鲜有人愿意掏钱购买。</p>

苏夜思索了一整天,既然内销和出口这条路行不通,那就只能死磕香江本土市场了。实际上,香江的市场规模并不小,只要经营得当,支撑起一家电子产品公司不成问题。</p>

未来的销售手段多种多样,只要巧妙运用,没有什么商品是卖不出去的。他拥有超乎这个时代几十年的经验记忆,随便拿出几招,就能让娄父的电视机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p>

关键是稳定销售渠道,一旦建立起来,扩大生产、抢占更大市场份额就相对轻松许多。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公道始终是最重要的竞争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