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9 创业板指翻绿,此前一度涨超1%。沪指、深成指涨幅收窄。</p>
10:50 南向资金净买额达30亿元。</p>
11:00 微盘股指数走低,盘中跌超2%,上一个交易日重挫超7%。</p>
11:20 ai眼镜概念探底回升,康冠科技、创维数字双双涨停,博士眼镜、亿道信息、明月镜片、佳禾智能等跟涨。</p>
11:57 南向资金净买额达50亿元。</p>
13:03 微信小店概念午后走强,线上线下涨停,此前来伊份封板,三只松鼠、美登科技、天地在线、青木科技跟涨。消息面上,港股微信小店概念股再度大涨,微盟集团涨超30%。</p>
13:20 美容护理板块走高,拉芳家化、福瑞达涨停,水羊股份、芭薇股份、嘉亨家化、上海家化等跟涨。</p>
13:22 半导体板块异动走高,先锋精科涨超10%,上海贝岭、全志科技、中芯国际、台基股份、珂玛科技、国民技术等跟涨。</p>
13:29 铜缆高速连接概念拉升走强</p>
13:39 互联网金融概念震荡走低,汇金科技、飞天诚信跌超13%,兆日科技、银之杰、安硕信息、赢时胜等跟跌。</p>
13:42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目前,沪深京三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较上日缩量1688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3983亿元,深市成交额5917亿元,北证50成交额101亿元。</p>
14:22 培育钻石板块直线拉升,惠丰钻石涨超10%,英诺激光、黄河旋风、沃尔德、力量钻石、国机精工等跟涨。</p>
14:31 上证指数涨幅扩大至1%,深证成指涨0.85%,创业板指涨0.66%。铜缆高速连接、机器人、高压快充、光伏设备等方向领涨,沪深京三市上涨个股超3100只。</p>
消息面:</p>
1、经济日报: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过程,货币政策主要是熨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总需求波动</p>
经济日报刊文称,近期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p>
2、特斯拉中国官宣Model Y现车优惠1万元</p>
12月24日,据特斯拉中国微博消息,购买Model Y现车可享尾款立减10000元优惠。</p>
3、发改委:合理优化体现中小企业、平台各方意愿和利益的跨境电商规则</p>
4、1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10BP至0.70%,续创历史新低</p>
5、财政部:2025年要支持扩大国内需求</p>
以上就是今天的盘面表现和消息面,今天的盘面估计半数投资者都会很满意了,至少不会再亏钱了,米云今天收获不大,中船系的两张票亏损大几千,但已经知足了,至少昨天没有亏钱,有利润就是好事,本周,本月和本年度还是盈利状态,人要懂得知足,钱是赚不完了,今天不赚,明后几天说不定还会大赚,不急于一时,在这个市场就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会做错事,心态不好,就容易误判,米云见过这样的投资者,一错再错,错了就撂挑子,破罐子破摔,米云也不好多说,在这个市场上混,就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没有这个预期,只想赚快钱的投资者,米云建议还是早点退出这个市场安全,炒股比的不是今天赚钱,今天赚多赚少,比的是长期赚钱,总体上赚钱多于亏钱就好,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和好的交易计划,耐心等待每一次交易机会出现。最后看下机构近期的观点。</p>
中银证券:迎接跨年修复行情</p>
市场即将迎来跨年配置行情。本周起市场将进入政策与数据的阶段性空窗期,市场大概率进入跨年行情的配置之中。本周大盘价值风格出现明显修复,主要源于短期小盘风格交易拥挤度偏高,小盘风格的短期优势来源于前期市场的政策预期以及活跃资金的短期交易。短期视角下,大小盘风格面临再均衡过程,但内需数据企稳前,大盘占优的趋势尚未形成,市场结构上仍将延续小票占优、主题偏强的格局。</p>
中长期来看,科技和高端制造特别是AI产业链及机器人产业链仍是最具产业趋势与风格合力的方向。此外,消费板块中的部分新兴消费具有结构性需求提升预期,如“谷子经济”、“宠物经济”等,仍是年内及2025年值得配置的方向。</p>
国泰君安:AI能力多方位全面进化 生态融合加速商业化落地</p>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AI能力多方位全面进化,生态融合加速商业化落地。OpenAI在2024年12月12 days发布会推出的o1正式版和其他技术创新,如SoraTurbo和高级语音视觉功能和Canvas、Projects、搜索功能等工具,显著提升了AI性能与用户体验,进一步推动了商业化进程。建议关注国内AI大模型企业、多模态交互领域的创新型公司以及AIGC产业链上游的算力供应商,这些公司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显著优势。</p>
银河证券:化工行业估值有望逐步修复</p>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当前时点化工行业估值处在2014年以来偏低水平,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近期政策利好“组合拳”相继出台,宏观经济预期有望随之改善,并提振投资者信心,化工行业估值有望逐步修复。受供需双重压力影响,今年以来多数化工品价格表现低迷。目前化工行业在建工程仍处高位,随着政策刺激效果逐渐体现,化工品终端消费或有一定改善,但预计存量产能及在建产能仍需时间消化。</p>
(/95922/95922978/10100636.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