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转眼春光如许(2 / 2)

今日,岑思卿便需要在天黑之前,彻底阅览西北连日呈上的所有奏折,并将所得消息上告中书令。</p>

而“勤恕廉明”的匾额之下,坐在正堂中央的二皇子,早已得知西北地区因干旱而发生暴动之事。他一边假借查阅过往西北地区的征税记录,一边不时地顾一眼一旁的岑思卿。</p>

岑思卿专心致志地看着奏折,并未察觉到二皇子的目光。从清晨入座开始,他便连一口茶水也未曾沾唇,导致喉咙干涩,轻咳声不断。</p>

临近午时,二皇子终于放下手中的卷宗,抬头对岑思卿说道:“七弟,你咳疾还未痊愈,却依旧不辞辛劳,夙夜在公,为兄既感钦佩又颇为你的身体感到担忧。”</p>

二皇子的这番话,引得在场的其它老臣也连连点头,皆对岑思卿赞许不已。</p>

岑思卿连忙放下奏折,起身对二皇子作揖道:“中书令过誉,下官愧不敢当。西北情况危急,下官职责所在,理应义不容辞为中书令和朝廷分忧。”</p>

二皇子听言,微微一笑,继续对岑思卿嘱咐道:“即便如此,也应当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是。”然后,起身对堂内众人说道:“已是午时了,各位大人都稍作休息吧。”</p>

众人起身,一同躬身向二皇子行礼应答。</p>

二皇子走到岑思卿身旁,与岑思卿对视了一眼,微笑着拍了拍岑思卿的肩膀,然后离去。</p>

岑思卿与旁人一起,恭敬送二皇子离去才直起身子。几位官员又称赞了岑思卿几句,然后相互为伴,也三三两两的准备离开。</p>

“晏王殿下不去休息吗?”一名官员临行前忽然转身问道。</p>

岑思卿环顾了一眼四周,堂内只剩下了他一人,于是说道:“我看完这份奏折便去。”</p>

终于,清秋阁上下,除了守在门外的侍卫,便只有岑思卿一人。</p>

岑思卿又稍等了片刻,确认再无旁人时,起身来到了二皇子的中书令之位处。他先是望了一眼门外,发现侍卫并无察觉,然后便开始翻找起来。</p>

岑思卿刻意独自留下,便是为了寻找机会,想办法打算悄悄潜入清秋阁内的档案库。</p>

这几日,岑思卿发现,二皇子偶尔从档案库内调阅卷宗后,会将档案库的钥匙顺手放下。有时候,因为书籍和卷轴的覆盖,钥匙会被遗忘在案几之上。因此,岑思卿得以拿到过钥匙,步入过档案库一次。</p>

清秋阁的档案库内,空间广阔,一排排书架密集摆放,几乎触及到天花板。无数的书架上堆积累放着历朝的卷轴和书册,密密麻麻,分类繁多。室内只有墙面上方几扇通气的窗户能够借光,一般人若是不熟悉内部档案的排列顺序,凭借昏暗的光线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所需资料。</p>

即便岑思卿知道施炁的案子发生在永康二十二年,但单靠时间作为依据,想要寻得与施炁案件相关的所有讯息,依旧宛如大海捞针。</p>

第一次踏入档案库时,岑思卿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倒吸一口气。匆忙间,他也仅仅靠着刻在书架上的年代时间,找到了属于永康二十二年的档案摆放之处。然而,放眼望去,所有的书卷都被绢绸包裹得严严实实,只有一个樟木吊牌和一串数字代表着里面的内容。</p>

这时,岑思卿才想起,外室的堂内也有一排靠墙的书架,上面有编辑在册的所有档案的数量和分类。但那日因事发突然,岑思卿意外获得钥匙还没来的及准备,便贸然来到了档案库,导致一无所获。</p>

所以,这一次,岑思卿早早的便参阅了档案记录册,找到了与施炁相关的资料的数字——一一二四。但令他不解的是,除了这个数字,一旁还用朱砂备注了另外几个数字,岑思卿也一并都记了下来。</p>

终于,经过小心地翻找,文案之下,岑思卿摸索到了档案库的锁匙。他趁着四下无人,悄悄走向了后面的档案库。</p>

* * *</p>

档案库门外,岑思卿仔细地将门锁打开并小心取下。然后,悄无声息地第二次进入了档案库。</p>

这一次,岑思卿顺着记忆,毫不犹豫的走向了一排书架,然后开始翻找着刻有一一二四的木牌。</p>

最终,在深处的书架上,他找到了带有这个数字的卷轴。岑思卿迅速取出卷轴,然后开始细读。</p>

卷轴上,关于施炁的记载十分简单,仅寥寥数句,就将这位少年白骑将军的生平和战绩叙述完毕,令岑思卿感到一阵唏嘘。他又将卷轴上的其他内容也顺带浏览了一遍,但发现都与施炁毫不相干。</p>

岑思卿忽然想起了记录册上的另外几个数字,他将手中的卷轴收好,摆放回去。刚想继续寻找,却又意识到,此地不宜久留。于是,他急忙扫视了一遍周围的卷轴木牌,未找到所需,便匆匆走出了档案库。</p>

岑思卿锁好档案库的门,然后走回外室。</p>

然而,就在他刚走到外室时,他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p>

眼前,二皇子正缓步走入清秋阁中。</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