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消失的护林队(中)(2 / 2)

猛禽在大兴安岭鸟类中所占比重不小,有隼形目19种,鸮形目10种。它们在控制啮齿类的数量,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p>

攀禽包括鹃形目、夜鹰目、佛法僧目、毿文抗13种,是重要食虫鸟类。其中毿文7种,是冬季林中的常见鸟类。</p>

鸣禽共114种,是大兴安岭地区鸟类种数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除鸦科、山雀科、文鸟科、雀科的少数种为留鸟外,绝大多数是候鸟。雀形目鸟类除雀科、文鸟科、百灵科外,大多为动物食性,是控制害虫、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p>

与国内其它地方相比之下,该区特有种除松鸡科外还有乌林鸮、猛鸮、鬼鸮、雪鸮、雪鹀等。此外,虽在国内其它地方可以见到,但繁殖区仅限于或主要在该区者,有鹊鸭、丘鹬、斑头秋沙鸭、短耳鸮、北噪鸭等。</p>

兽类:大兴安岭的动物区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依全国动物地理区划,大兴安岭属于古北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从生态分布上看,大兴安岭的兽类属于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广阔的森林植被给兽类提供了良好的掩蔽条件、食物资源与栖息生境均较草原优越,而且人为干扰较少,为大型有蹄类动物以及森林啮齿类动物提供了大面积的适宜生境。驼鹿、马鹿、狍、麝和野猪的数量很多。由于该地区的气候严寒且较干燥,昆虫的种类与数量较少,因而食虫目与翼手目动物种类不多。</p>

据调查:大兴安岭地区哺乳动物总计6目16科56种。兽类资源十分丰富,已知56种中有许多属于稀有珍贵的兽类,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9种。</p>

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大兴安岭属于寒温带气候,冬季酷寒而漫长,生活条件较为严酷,作为变温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在这里分布的种类比较少,现有种类都是比较耐寒的,而且有冬眠的生态习性。受高寒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兴安岭两栖、爬行类种类单一、数量少。根据调查,大兴安岭地区两栖、爬行类动物共4目14种,主要常见种类黑龙江林蛙、胎生蜥、中介蝮等。</p>

大兴安岭地区高寒的气候条件,成为两栖、爬行类动物向北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小鲵科动物世界上有30余种,国内有13种,但仅有1种分布到该区,即极北鲵,它是本科中最耐寒的一种,向北可达到北极圈的北纬65°。该区无尾两栖类较多,有6种,蟾蜍有2种,林蛙有2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