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兰芝叹着气说:“从东北回来在家没事,跟高楼镇街上胡裁缝学的,他还送俺几个纸做的模板呢。俺学的时候只是想着给孩子们做衣服不求人,谁想现在倒派上用场了。”</p>
“你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呐。”刘光华感叹道。</p>
眼看着送来的布料越来越多,裁剪好的布料全靠手工缝制,一天难能缝出一件新衣服。</p>
为了提高缝制衣裳的速度和质量,仝兰芝和丈夫商量决定,去火车站找二妹帮忙,借她缝纫机用。如果二妹能借,缝纫组有了缝纫机,那成衣的速度可就快多了。</p>
买一台缝纫机,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手里要有缝纫机票才能有资格去购买。</p>
缝纫机票在当年可是紧俏的很呢,只有商业局和供销社内部人员才有机会得到一张购买缝纫机票。</p>
仝兰芝说服丈夫,让陈广良赶着借来的毛驴车,带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半布袋白面,找到二妹说明了来意。并当着二妹婆婆的面,许诺到了年底给二妹送一只羊来过年。</p>
傍晚,陈广良顺利地拉回了二妹家的缝纫机。</p>
有了缝纫机,成衣的速度快了。仝兰芝在缝纫机上把裁剪好的布料缝制成型,帕丽古丽汗和哈提曼汉锁扣眼钉扣子,刘光华老师锁边熨烫完成最后一道工序。</p>
肉孜节那天,老社员家里家家宰羊。第二天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走亲戚访友拜年。</p>
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裙子,一到亲戚朋友家,就引起当地姑娘们的注意。纷纷围着问漂亮裙子是在哪里做的?</p>
自那以后,十里八村的人家,不分民族,逢年过节、娶媳妇嫁姑娘的都会专门送来布料,请仝兰芝加工缝制新衣。</p>
后来,开始持观望态度的葛素华也加入了缝纫组。</p>
缝纫组里每人每天的工分值,相当于一个男劳力一天的工分值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