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一直奇怪,为什么英宗在蒙古混的那么好。自古以来亡国之君就没有一个过的好的。而蒙古人从来都不是良善的主儿。
好多历史书把这一切归功于英宗的个人魅力。他的学识和风骨,折服了这些蛮夷。所以关键在气质。他和也先三兄弟相处的如鱼得水,情同手足。
最后送他回国时,也先依依不舍,塞刊王拉着他的手不放,伯颜帖木儿嚎啕大哭。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明白,这完全就是扯澹。
但如果也先一伙人,是英宗扶持起来统一蒙古的,就完全能解释了。
而想要扶持他也很容易。草原上物资奇缺,只要把贸易权给也先,就可以了。
蒙古人必须的生活物资,只有也先才能从大明弄到,其他的蒙古部落为了生存必然要投向也先。
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的部落因为缺乏物资衰落下去,就会被那些投靠也先,获得资源而强大起来的部落吞掉。
最后也先的三兄弟失败被杀,就是因为代宗上台后,处处针对也先。
不仅把朝贡贸易停了,榷场也关了。给蒙古人一个信号,只要你们支持也先,就别想从大明得到一根毛。
代宗之所以这么恨也先,就是因为也先支持英宗,要送英宗回国。
以前看到这段历史时,杨凡一直奇怪。很多书上的记载不能自圆其说。
土木堡之战,蒙古人歼灭明军五十万人。
而土木堡离居庸关很近。也行俘获了皇帝,正常的行为,应该是继续进攻居庸关。居庸关的位置就在昌平境内。破了居庸关就是北京近郊了。
此时,京营已经团灭,北京已经是空城一座。皇帝被俘,人心惶惶,京营几乎全军覆灭,正是一鼓作气拿下北京,重新实现大元朝复辟大业的天赐良机。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也先俘获英宗后,不但没有继续进军。反而带着皇帝跑到大同去叫门。导致英宗得了个叫门天子的称号。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瓦剌首领也先挟持被俘的明英宗,由新保安(今河北附近)、宣化和山西的大同出塞休整。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初一,瓦剌军挟持被俘的明朝英宗皇帝大举南下。一路经宣府进攻居庸关,进攻北京。
而这些诡异的操作,给了北京一个半月的准备的时间。
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当时不打,拖了一个半月,等北京有了准备了,再打。而且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军事行动不在秋天气候良好的一个半月发动,偏偏要等到冬季到来。这完全就说不通。
杨凡想的有些脑仁儿疼,看来明史和各种记录都是文官弄得,可能掩盖了很多真相,历史已经被篡改的面目全非。
“这件事,不管是蓄谋已久,还是东林和陛下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临时起意,都已不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我们置喙的余地。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在这场风波中,怎么能不吃亏。”杨凡揉了揉太阳穴说道。
“恐怕很难,我估计十有陛下会对军队的人事做重大调整。调整的幅度有多大,要看他下的决心有多大。”张世泽说道。
杨凡正和张世泽商量对策,林月如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
“老爷,出事了。今天凌晨,天刚亮。昌平的驻军进城了。”
这个时间,林月如一般在睡懒觉。她这么早起来,肯定是刚刚接到了紧急情况的情报。
杨凡和张世泽对视了一眼,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陛下选择了他们认为最差的一种选择。
与此同时,一道道圣旨从乾清宫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