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面对胡人朕死都不退(1 / 2)

大魏霸主 tx程志 1923 字 7个月前

第728章面对胡人朕死都不退</p>

狼烟虽然是古代传递消息的最佳手段,可惜能表达的意思太少。狼烟起,就是代表有敌袭击,一股狼烟是小股部队。三股就是请求支援,五色狼烟就是告诉后方,敌连连势大,前关即将失守,作好应战准备或撤退的意思。</p>

愤怒的陈仓关点燃的就是代表着陈仓失守的五色狼烟。五色狼烟像接力棒一样,一站一站的传了下去。不到半功夫,狼烟就传到了洛阳,洛阳再传至邺城,这一路上让无数魏军顿时如临大敌,地方官员更是忙得鸡飞狗跳。</p>

烽火台通常情况下都是三五成一组,从而避免因烽火台被敌人悄悄摸掉而丧失示警的功能。在陈仓关燃烧起狼烟之后,不过十息的时间内就被十里之外的烽火台发现,并且及时传递。古代烽火台一般情况下都八至十里一座,在狼烟点燃那一刻算起,一柱香时间内(五分钟)可以传递两到三座烽火台。</p>

当然,这种传递方式还有一定的天气因素制约着。由于晚上都需要明光作为信号传递,以猛火油或易燃物作为信号,夜晚的火光的速度比白天更快。如果遇到浓雾天气,那就认命吧。</p>

这样粗略计算下来,如果在能见度高的情况下,烽火信号传递的速度大约相当于时速百公,这个速度在后世不算什么,但是在这个时代,算是最快的了。</p>

从陈仓到长安不过三百多里,身在长安的雍州刺史、长安尹慕容恪在一个时辰后就得到了消息。烽火传讯和后世的电话、网络没有办法相比,只能作一个提示。不过,慕容恪却不敢大意。</p>

这边镇西将军谢艾刚刚把关中的主力部队调去张掖平叛,现在陈仓关出现重大敌情。慕容恪第一反应就是秃发部的叛军势力居然如此庞大?也不怪慕容恪会这样想,他虽然是雍州刺史,但是却只是一个文臣,冉明和谢艾把秃发部叛乱已经平息的消息以军驿的正常速度传递至邺城,现在还在半路上,他并不知道详细的情况。</p>

而且历史上秃发树机能在晋朝泰始年间的叛乱持续多达十数年,那还是在晋朝刚刚统一的时,晋军还没有经过八王之乱的内斗,在位的还是晋武帝司马炎。就连司马炎都不能快速平定秃发部的叛乱,慕容恪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冉明和谢艾没有能力剿灭叛军,并且还让叛军扑向了关中。</p>

这下,慕容恪不得得慎重起来。如今的暴雨对关中的影响虽然不大,但是河洛地区,肯定损失不小。即使黄河不会决堤,但是也会造成粮食减产。魏国还需要关中平原,富饶的八百里秦川的粮食产出应付灾情了,如果关中再惨遭兵祸,恐怕魏国也难以承受如此惨重的损失。</p>

无论文臣也好,武将也罢,如果失城失地,将来追究责任打板子,文官也跑不掉。</p>

慕容恪身为雍州刺史、长安,在镇西将军谢艾离开长安之后,他就是最大的官,责无旁贷。可是让谢安无奈的是,长安并没有多少军队了,除了五千步卒仅剩不足一千骑兵。别说守住长安城了,就连城墙他们都站不满。更何况作为一个将领,从武将转为文官的慕容恪来说,据城死守并不是他行事风格。</p>

慕容恪将一千骑,打乱编制,全部当成斥候派出去。同时,留给慕容恪的时间不多,如果对方轻骑急袭,只需要一天就能抵达长安城下。为此,慕容恪紧急召集长安各部官员。</p>

长安和洛阳都是魏国的陪者,虽然规格没有邺城高,但是和一般州治要得多,而且各部门齐全。一百多个官员从亲卫、扈从以强拉硬拽的方式带到了慕容恪的面前。慕容恪并没有废话,直接命令道:“陈仓关起五色烽火,军情刻不容缓。长安这一次是面临了严峻,诸位也知道我们长安守军不多,若是让敌人兵临城下,即使守住长安城也要面对关中一片狼藉。所以,恪拟定但凡长安城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不论士、庶必须在一个时辰内完成集结,违者军法从事!”</p>

一听这个语气,还没有见识过慕容恪厉害的一个官员道:“慕容使君,这兵事需要镇西将军负责,即使镇西将军不在,也轮不到慕容使君擅自做主吧!就算慕容使君想要越俎代庖,可是这服役向来都是那些贱民,我们士人何时需服贱役?”</p>

“是啊,大敌当前,我们一致对外,需要出钱,我们就出钱,需要出粮我们就粮。上阵搏杀,我们也非所长!以已之短击敌之长,实非不智矣!”</p>

那些官员一看慕容恪没有说话,也随声符合起来。</p>

这些士族出身的官员,不仅看不起庶,同样也看不起胡人。如果是胡人政权,就自当别论了。可是魏国那是汉家天下,慕容恪只是一个降臣。要想降服这些士族官员,慕容恪必须拿出真正让他们钦佩的东西。</p>

那名官员见已方人多势众又冷嘲热讽的道:“这妥协很容易就会养成习惯,妥协了一次,难保不会妥协第二次。为了我们诸位的身家性命着想,我看此事应当从长计议!”</p>

慕容恪虽然会说汉语,也说得很流利,可是让慕容恪跟这些整个有事没有在一起空谈清议的士族官员比口才,那就好比让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和歌唱家比唱歌。慕容恪果断的没有和他们扯皮。看准几个领头挑事的官员,慕容恪命亲卫不由分说,直接斩杀在当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