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万家生佛(1 / 2)

沈白抡起铁镐,轰然敲下,几下的功夫,就掘出个口子,水流顺着豁口缓缓而流,把周围泥土沁润松软。</p>

他又加了把劲儿,把豁口进一步挖大,水流由缓慢变得激荡,将豁口越冲越大,最终轰的一声,将土石屏障彻底冲开,奔腾而下。</p>

沈白跟着水流向山下飞奔,进一步查漏补缺,使水流沿着正确的路径流动。</p>

水往低处流,水势当然越来越大,待冲出神山力场范围,冲入早已对接好的沟渠中时,水势已如九天之水,轰隆隆倾泻而下,一发而不可收拾。</p>

激荡的水流溅起漫天碎玉,众村民躲闪不及,都被浇成了落汤鸡,却无一人叫苦,反而各个喜上眉梢,甚至张开双臂,尽可能多的拢到更多的水滴。</p>

村民们或当年亲眼见过、或听老辈的提起,大多知道神山上的深潭有多大,没有人会想到从一处潭水里引流来的水会成如此大势,因为这很不科学。</p>

当然,科学在这个世界里本就没有市场,百姓们认的只是只是神仙事迹。</p>

既然是神山,山内的潭水自是神潭,如此一来,有再大的水势也解释得通了。</p>

水流激荡不休,沿着早已挖好的沟渠引入农田之中。且神山上隆隆作响,水流竟有源源不断之势。</p>

沈白跟着水流飞奔下山,一路上封堵围劫,简直是累成了狗。但仰望神山,一条银龙飞驰而下;眺望田地,水流正迅速的填满水渠,无远弗届。</p>

这趋势不太对,可别旱灾变水灾,那笑话就大了。</p>

“快,水太多、太快了。你们马上将沟渠与其他田地接通,派人马上去通知云家大叔,迅速调集人手。我去山上再行封堵一翻。”</p>

沈白分配好任务,又得往山上跑。没办法,水势至山下已不可阻挡,唯有在源头处才能稍微控制。</p>

好在沈白这阵子勤学苦读,自知要挖渠引流后也借阅了相关书籍学习,早就在潭边准备了落闸巨石,并备好了相关支点。</p>

屁颠颠跑到潭水旁,先将支点打开,用撬棍把巨石顶下去,缺口一变小,水流自然就缓了。再将早已准备好的二次截流装置都用上,一点点加固忙活到了下午,终于将粗糙的控水系统完全加固好,使得水流不再是放出去的鸭子,而是变成了温顺的绵羊。</p>

向山下望去,约有三五百人在田地里加紧作业,将原本的沟渠一条条相连,水流沿着沟渠流动,在落日的余晖下泛着金色的光芒。</p>

潭水源源不断的一泻而下,视野里已灌溉的田地就已经超过百亩,这大大超出了沈白的预期,也让他多出了更多的困惑。</p>

这困惑源自于潭水,源源不绝的潭水。</p>

最初为了将潭水泄至山下,沈白在潭边挖下去五米多深,打算将五米多深的潭水泄净后再继续向下继续挖,不说把潭水全部泄光,也要泄到能看到底,尽可能多的为灌溉做“贡献”。可事实是他只凿开半米多深的豁口让潭水流下,之后不只没有再向下继续加大豁口,为了降低流速,还不得不将截流装置全部启动。</p>

也就是说,方圆百米多一些,不到半米深的潭水,往多了算有两万立方的水倒头了,可偏偏搞出一泻千里的架式,灌溉了百亩良田,而且仍在汩汩而流,有永不断绝之势。</p>

这已经无法用科学解释了,沈白只能当神迹蹲在一旁观赏。</p>

潭水的确是下沉了半米左右,可沈白觉得,如果早上他只掘开十公分豁口,那么潭水也许只会下将十公分。</p>

源源不绝的水,到底从何而来呢?</p>

沈白伸手试了十几次水温,他是想潜下去看看地下是不是有个粗水管,可惜潭水太凉,恐怕一个猛子扎进去,还没等摸到潭底,就已经冻成冰棍了。</p>

引流的豁口有一米宽,无需沈白继续深挖,源源不断的沿着沟渠而下。沈白蹲在潭水旁观察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敢下潭一探究竟,只能悻悻作罢,将此现象归为神迹。</p>

天色已晚,沈白饿的有些头晕,他本想下山蹭饭,但见山下星星之火,连成火把的长龙。想必是云家大叔见神山水流不断,正紧急派人挖渠通水,应该也没人有心情招待他,只能取出自家存粮,稍微填些肚皮,然后重回现实世界。</p>

睁开眼睛,刚伸个懒腰,沈白忽然愣住了,他恍惚觉得眼角余光扫到了某些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存在。他不太敢相信的扭了个头,那个搬个椅子坐在窗前,优哉游哉喝着茶水的人不是叶冰还能是谁!</p>

“姐,亲姐,您这又玩的哪一出?这样突然出现在别人的睡房,会吓死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