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帝先是给讲台上的仙师和老朱阿标行了个礼,然后深吸一口气。</p>
“一,吏治混乱。”</p>
作为一个在职天子,能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所主王朝的吏治混乱,而且还是在祖宗们的面前,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很不容易。</p>
毕竟承认吏治混乱,就等于承认自己这个皇帝做的不合格,连臣子都搞不掂,很容易被祖宗揍。</p>
从这也能看出,天启帝确实是有些担当,他在天启大爆炸后发下的那道罪己诏,一部分是为了给魏老狗背锅,另一部分或许是真觉得自己有心无力,愧对天下臣民。</p>
季伯鹰深看了一眼天启帝。</p>
的确。</p>
如天启帝所言,天启一朝的吏治,很乱,犹如一团乱麻。</p>
现在之所以没有呈现出来,是因为天启帝召唤了魏忠贤这条老狗,用这条老狗强行将这一团乱麻给薅成了麻绳。</p>
老狗拽绳,让整个朝廷进入负荷运转。</p>
虽然副作用极大,但是总比没作用要好。</p>
这一点,天启帝心里清楚。</p>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终究是杀了一千,总比躺着被杀要好。</p>
“二,税收。”</p>
“国家无税入库,便无力支付重镇军饷,便无法组建可御强敌之军。”</p>
深吸一口气。</p>
言语至此,天启帝的眼中透着一丝无奈之色。</p>
在刚登基的那几年时间,他重用了一大批东林,在那会就已经彻底弄明白了一件事,靠东林党那帮瘪犊子玩意,这辈子都不可能收上税。</p>
因为让这帮东林党收税,就等于是从他们自个腰包里掏钱,傻子才会把自己的银子往国库送。</p>
所以,天启帝让魏老狗去收。</p>
尽管他心里也很明白,这帮阉人从百姓手中收上来一千万两白银,魏老狗以及他的那帮小狗层层暗扣之下,最后到达他这个天子手中只有两三百万两。</p>
但是,有总比没有好,饮鸩也能止渴</p>
可哪怕是如此,在天启帝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之下,大明的国家财政依旧是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以至于不得不延续万历末年的政策,继续加征三饷,从百姓手里榨银子。</p>
这也是无奈之举。</p>
关外频频告急,没有财政就没有国防,没有国防就没有大明。</p>
“三,无子。”</p>
“我的几个儿子都早夭,国本不稳,人心动荡,帝京风起云涌。”</p>
说到这一点的时候,天启帝的眼神黯淡了。</p>
在这眼神之内,还有着一丝深埋着的怒意和不甘。</p>
从历史轨迹来看,天启帝23岁驾崩,一生育有三子三女,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活过一岁的,三个女儿没有一个活过两岁。</p>
就算古代医疗条件再差,生六个死六个,死亡率100%,那也是匪夷所思,羊水栓塞都还有10%的存活率。</p>
并且,这还是在朱家皇族中,而这一家偏偏还是皇帝。</p>
其他几个,就暂且不谈。</p>
最近的那位,在天启大爆炸中被吓死的朱慈炅,一想到自己这个独子,天启帝就后槽牙咬的咯吱作响。</p>
京城那么多娃娃,偏偏吓死他朱由校的崽!</p>
然而为了稳定朝局,对于自己这个独子的‘吓死’,天启帝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硬生生让这一桩案子变成了悬案,草率了结。</p>
“四,关外雄兵。”</p>
提及这第四点,天启帝神色变得越发凝重。</p>
一般而言。</p>
大明的皇帝臣子,素来都是有着天朝上邦之观念,只要是提起关外之兵,基本上都是‘建奴’、‘鞑子’这一类的贬低之语。</p>
但是天启帝朱由校在这里,他特意用上了‘雄兵’两个字。</p>
这便是说明。</p>
在天启帝的眼中,他从始至终都未轻视过关外金军。</p>
而重视对手,认可对手,才是战胜对手的第一步。</p>
天启帝之所以没有被袁崇焕忽悠,主要原因就是在此,他有自己的判断,他能正确认识到关外金军的强大。</p>
并且从魏老狗的探子对后金动向了如指掌来看。</p>
魏老狗应该很早就开始往后金撒探子了,而能让魏老狗这么努力工作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天启帝有这个需求。</p>
“五,国内流民。”</p>
这一点,对于天启帝来说,是一个极为头疼的问题。</p>
流民问题,并非朝夕形成,但是到了万历末年,随着萨尔浒之战大败,变得尤为严重。</p>
关外雄兵压境,天启帝需要强大的财政来支撑辽东军费支出,所以他选择了沿用万历末年的三饷,但是并没有在三饷之上再另行加征。</p>
三饷自万历末年而起。</p>
比如辽饷。</p>
万历四十六年,亩加三厘五毫之赋,万历四十七年,上涨到亩加七厘之赋,万历四十八年,上涨到亩加九厘之赋。</p>
而在整个天启七年,都未在往上加过。</p>
因为天启帝心中很清楚,天下民力已经快到极限了。</p>
倘若再压榨,必然会引起大规模的民变。</p>
而在这一点之上,天启帝的好弟弟崇祯就做的很好。</p>
崇祯四年,辽饷加至一分二厘,崇祯十年,上涨至二分五厘,崇祯十一年,上涨至三分六厘,单是辽饷这一项,就已经是天启年的四倍。</p>
再加上常年天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百姓连饭都吃不起,却得背负这般沉重的赋税。</p>
天下百姓,焉能不反。</p>
“仙师,我朝之困境,暂时于此。”</p>
说完这些,天启帝深吸一口气,顿时感觉心里舒服多了,虽然表面上只是提了几个关键词。</p>
不过也够了。</p>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从这关键词就能分析出全貌。</p>
“好,你先坐下。”</p>
季伯鹰微微颔首,给了天启帝一个眼神,示意天启帝可以落座了。</p>
一旁的老朱听完之后,则是紧皱起了眉头。</p>
“在咱看来,这天启时空最为紧要的,还应当是关外的建奴。”</p>
老朱这话,那是有道理的。</p>
天启帝刚才所说的这几个问题,除却无子这一点之外,其他的在老朱看来,主要原因都是来自于关外建奴的虎视眈眈。</p>
就像一把剑,悬在天启大明的头顶,让天启大明只能用尽气力盯住这把剑,而无暇照拂其他。</p>
因为有建奴十数万大军压境关外,所以辽地要海量的军费支撑,以至于天启帝不得不继续维持万历年的三饷,不得不为了收的上税而纵容阉党贪没国财,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在外战之上,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捋清楚内政这一摊乱麻,只能依靠阉宦强行压着。</p>
天启年间的大明,就像是一个火药桶,被天启帝死死拽着引线,不让这引线燃爆,而当这引线传到崇祯手上的时候,崇祯果断拔了引线。</p>
(崇祯:都藏藏掖掖做什么,真男人,拿到面上来,朕砍不死你。)</p>
所以。</p>
在老朱看来,只要把关外的建奴干了,的其他几个问题都能迎刃而解。</p>
而且,这也是老朱最感兴趣的事。</p>
“父皇说的没错。”</p>
这会,老朱棣突然站了起来。</p>
“既然在这天启时空作乱大明的是继任建奴皇太极,那理应由我来挂帅。”</p>
话音落。</p>
“说的对!”</p>
朱老四也是‘唰’的站了起来。</p>
“俺也一样!”</p>
小朱四嘿嘿一笑,脸上涌现出战意。</p>
太祖对太祖,太宗对太宗。</p>
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三个朱棣出马,确实也没有错。</p>
天启帝下意识看了眼三个朱棣,出于谨慎的性格,下意识出声。</p>
“三位成祖,皇太极并非…”</p>
然而,这提醒之言还没说完,三双如刀般的眼神,瞬间落在天启帝之身,吓得这位刚入学的小兄弟一个字也不敢往外冒,双鬓冷汗蹭的就冒了出来。</p>
‘太宗,成祖。’</p>
他的目光瞥了眼隔着三个座位的满脸关我屁事的嘉靖神仙,乱改尊号害死人啊!</p>
“兄长,您怎么看?”</p>
老朱看向一语未发的仙师。</p>
季伯鹰瞥了眼老朱,微微点头。</p>
“你说的没有错。”</p>
对于老朱的这个观点,季伯鹰很赞同。</p>
国境之外有强敌压境,国内的很多矛盾都会因此激化,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集中全力先把这个强敌给解决了,回头再来疏通国内的情况。</p>
蒋光头的失败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攘外不一定需要安内,在攘外过程中,注意内部发展即可。</p>
“不过为了稳定着想。”</p>
季伯鹰微微摩挲下巴。</p>
就天启时空现在这个情况而言,一旦牟足了劲头在短时间对后金发动全面反攻,大明能打的精锐都会集结在辽东,消耗的军费必然是蹭蹭蹭的往上涨。</p>
因为季伯鹰的要求很简单,必须要给每一个士兵发够足够的饷,顿顿得有肉吃。</p>
而以天启时空要做到这一点,有一定难度。</p>
如此大批的军费支出,军力调动,将会给各地民变提供一个绝佳环境。</p>
所以。</p>
在某种程度上,从后世推算,为了安全着想。</p>
季伯鹰眼眸瞥了眼认真听讲的老朱。</p>
“老朱,我给你介绍两个人认识。”</p>
闻言,老朱一愣。</p>
‘两个人?’</p>
“这二人,其中有一人,你应该会很感兴趣。”</p>
话音落。</p>
季伯鹰心念转动。</p>
刹那,在这讲台之前,出现了两个人。</p>
一个满脸憨笑的苦素驿卒,以及一个长须飘扬的果敢游侠。</p>
——————————</p>
PS:后接彩蛋,老年武曌,诸君可有兴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