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牺以降,周秦斯及,两汉传绪,三国受命,迄於晋宋,载籍备焉,自有魏南徙,乘机抚运,周隋禅代,历世相仍,梁氏称邦,跨据淮海,齐迁龟鼎,陈建宗祊,莫不自命正朔…</p>
务加详覈,博采旧闻,义在不刊,书法无隐!”</p>
李建成下令设弘文馆,命中书令萧瑀、给事中王敬业修魏史;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棻修周史,兼中书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修隋史…</p>
皇帝钦定的都是皆身居要职文名极高的人物,如此修纂出来的史书才可以传世,供后世人知晓世事。</p>
皇帝如此重视文教,让江南和山东士族出身的官员热泪盈眶,关陇诸帝,真正关心文教,并肯花大力气修史的真的太少了,只能说陛下不愧是昔年文名扬天下诗宗。</p>
只可惜陛下已经好多年未曾赋诗做文了,文臣们欢喜雀跃的连呼圣明万岁。</p>
秘书丞令狐德棻赶忙趁机上奏,奏请购募遗书,然后由朝廷组织图书典籍的整理工作,魏晋以来太多好东西被乱世所毁未能传承下来。</p>
皇帝欣然答应,下旨令其寻弘文馆中的才学明辩之士承办此事,将收集来的图书典籍编纂成书。</p>
令狐德棻谢恩后道:“臣德行不足,肯请陛下令给事中弘文馆学士欧阳公或是著作郎虞公主持。”</p>
李建成看向欧阳询和虞世南,这两位年纪都不小了,但在士林中,可谓绝顶的人物。</p>
虞世南也是虞世基的弟弟,但性情与其兄截然相反,哪怕兄长显贵无比,他也甘受清贫,素为时人所敬重。</p>
虞世南出列道:“陛下,臣正编纂《凶吉书仪》已到关键时候,臣恐身兼多职而误事。”</p>
见虞世南推辞,欧阳询便出列领命:“臣愿承旨。”</p>
一整个朝会都在商议这几件事,兵部的官员想要奏报平叛的捷报都寻不到机会。</p>
而谈及文教,那么便绕不开宗教,何况前些时日还有僧人高昙晟造反一事。</p>
“如今天下僧众有多少?”</p>
负责的官员出列迟疑道:“回禀陛下,准数不可知,但依臣推算,天下郡县加起来大略应有僧人六七万。”</p>
只是和尚,还未算尼姑,另外还有道士女冠,这些人都不事生产,全加起来该有多少人呢?</p>
李建成的眉头微微皱起,隋朝两代帝王都是崇佛敬道,导致宗教大兴,加上僧道都识文断字,便成了社会当中不可或缺且极有影响力的存在。</p>
……………</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