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先前是不是说徐福东渡去了倭国?倭国后来跟个按不死的跳蚤一样烦人,一直想打咱中原,该不会是跟大秦、跟始皇帝学的吧?”</p>
所有人:??!</p>
嬴政的拳头捏得梆硬,狠狠瞪了朱元璋一眼,恨不得现在就把他嘴巴给缝上。</p>
他低声怒吼道:</p>
“姓朱的,你不说话会死吗?”</p>
讲台上,宋慎一听都快上升到这种高度了,赶紧出来制止。</p>
“不不不,朱元璋你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啊!”</p>
“伱只能说这种制度导致了大秦的速亡,但你不能说这是嬴政一个人的锅。他在执政期间并没有把这个制度改得多激进,他只是沿用了祖宗制定好的这个规矩,利用了它,让大秦完成了统一。”</p>
“更何况我只是在类比,并没有说秦和倭国、德国是一样的,制度根源性就在这里,大秦如果不从根子里去掉这个军功爵制度那就没可能延续,不是秦二世也总会有三世四世,只要秦始皇驾崩,天下就会直接大乱,因为除了他没人再能压得住这场子。”</p>
他顿了顿,又道:</p>
“通过这种体质凝成的超强战斗力,秦实现了堪称奇迹的统一,但奇迹之所以被称之为奇迹,就是因为它往往如泡沫易碎,也很难被复制。”</p>
“秦制是一国之制,撑不起扩张后的七国份量,而大秦这种制度的特殊性,导致它在农耕文明中并不普适,只适用于特定时期和特定场景——也就是秦一统六国。”</p>
“只有身处于那个位置上,才能最敏锐地察觉这种制度的问题,才能明白这到底有多难改变。”</p>
“正因此,嬴政在统一天下后短短的十六年里,马不停蹄拼了命地工作,修驰道、建长城、收天下武器、迁六国贵族、统一度量衡,甚至隔三差五就出巡,用足迹给自己新征服的土地画上标记,威慑海内。”</p>
“但一人之力终究是渺小的。”</p>
“他努力了,但就在他死后三年,这个庞大运转的国家机器就彻底崩盘。历史没有假如,但我认为,哪怕当时没有胡亥乱政,登基的是扶苏,如果制度性的问题没有改正,那也只会延缓,而不能改变大秦速亡的结局。”</p>
说到这里,宋慎也叹了口气。</p>
秦这个王朝,谈论起来实在是太费劲,哪怕他查阅了不少文献资料来备课,也很难说明白,甚至他认为自己哪怕站在后世那么多学者和史书的肩膀上,都很难看清大秦的全貌。</p>
李世民这会儿也从自己家门不幸的怒火中缓过劲儿来了。</p>
他看了看默然不语的嬴政,宽慰道:</p>
“往好了想,大秦虽然短命,但你开创了一统天下这个说法啊。要是没有秦,哪来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一统王朝的皇帝?”</p>
“在大唐之前,也有数百年乱世纷争,就跟春秋战国那会儿的诸侯争霸一样的,后来隋朝结束了乱世,天下一统,但隋也是二世而亡,说难听些,大唐也是摘了隋的桃子。”</p>
“秦朝之后,大汉也是乱七八糟地延续了几百年,要不你试试大汉的那个法子?”</p>
嬴政皱眉:</p>
“你说的是汉那个莫名其妙的郡国制?朕听先生他们说过,但那实在太恶心人,朕好不容易才让诸侯消失,这郡国制跟周朝分封有何区别,给自己找麻烦罢了。”</p>
“刘彻为了解决郡国制的问题,还弄出了个推恩令,大秦弄这个实在是没事找事。”</p>
李世民摆手道:</p>
“朕的意思是,你让扶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啊!”</p>
嬴政:???</p>
嬴政头顶都快冒起烟了:</p>
“什么独尊儒术,朕不可能用儒家治国!”</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