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分休闲钓和竞技钓,台钓技术适用于淡水和海水,十分受大陆这边一些人的喜欢。</p>
在这年代喜欢台钓的,也就是有身份有地位得到退休老爷子们,或者是有钱老板、富二代。</p>
童瑶记得现在只是小范围流行,之后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还推出什么全国钓鱼比赛。</p>
童瑶也是刷短视频知道的,她对这种钓鱼比赛这种不太感兴趣。</p>
让她分清专业鱼竿都难。</p>
别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都是好猫。</p>
反正她钓鱼不讲究什么鱼竿,技术,只要求上鱼杆子别断就行。</p>
阿公那条鱼竿断了,她还挺可惜的呢。</p>
当然,阿公听谢磊说那些,也只当八卦。</p>
他对富人流行的台钓没半点想法,只对谢磊说的进口鱼竿感兴趣。</p>
目前国内也有玻璃钢制钓竿,只是这方面才刚起步,价格也昂贵。</p>
而国外有些国家的经济稍微好一些,对鱼竿材质的研究比国内早一步。</p>
童瑶觉得谢磊对阿公绝对是保留了点,这会国内玻璃钢钓竿要二十块一杆是肯定的,进口的绝对不止。</p>
但谢磊能卖阿公这个人情,她也不戳破,顶多以后多买点水果呗。</p>
走到收购点,鱼货都抬过来了。</p>
渔民们也不急着出海了,一个个辛勤的帮五条船挑拣鱼货,帮忙抬到板车上。</p>
还有些渔民特地跑去别家收购点敲门,借板车和箩筐。</p>
太朴实、太热情了。</p>
连锅碗瓢盆、旧衣物都帮拿到收购点,根本不用杨清桦他们操心。</p>
大家伙刚看见五条船上的刺鲳,渔民们还七嘴八舌的议论呢。</p>
就今晚,不光童瑶这群人遇见刺鲳鱼群,本村矮妹和招娣一家也遇见了,还有隔壁村的李大翠一家也同时遇到。</p>
三家人是晚上八点钟才回来的,这个时间点大家伙刚吃饱饭呢,一听说这事,通通跑过来围观。</p>
“老王头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咯,上千斤的刺鲳,比你们还多,货仓塞个满满当当,甲板上都有不少。”</p>
“对啊,一毛五一斤,三家人今天就赚了两百多块。”</p>
“运气真好啊,我这几天在自个海域就遇见一小群刺鲳,没这个财运。”</p>
“是啊,阿广,你这条船是六担,三百来斤,我算算,嘿,五十多块钱,也不错了。”</p>
“还别说,你们五条船,每家都差不多,这遇到的刺鲳群也不小啊,咋捞那么点,要是我肯定继续追鱼群。”</p>
杨父听到这,表情相当精彩,憋着坏,就是不说,挪一下竹筐,扭一下手腕看表。</p>
等过了几分钟,角落的竹筐、货仓打开,听到众人的惊呼。</p>
他低头掩住上扬的嘴角。</p>
“卧槽,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阿广几个肯定有大货,怪不得不追鱼群,原来货仓全塞满了。”</p>
这个中年渔民是本村的,刚才还在心里想,阿广真是脑子不清醒,遇见了刺鲳鱼群还好心放过。</p>
原来小丑竟是他自己,人家船都满了还追个屁。</p>
“我看看,有啥大货。”</p>
“乖乖,黄鳍金枪鱼啊,还有几担的炮弹鱼,这是什么,这么多海螺啊,不对,这是法螺,卖得贵。”</p>
等货仓里的货拉出来,大家伙傻眼了。</p>
“草,咋那么多海星,这玩意便宜死了。”</p>
“别说,你还别说,海星便宜是便宜,可也这也太多了吧。”</p>
杨父他们一整天光捞海星了,能不多吗,占了四分之三的货舱。</p>
目测足足有一千七百多斤,渔民们看杨父几人的眼神都变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