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磨刀霍霍(两章合一)(2 / 2)

东厂督公 碑塔城主 2629 字 9个月前

这句话就等于提前告诉郑芝龙,皇上要重用你了!

郑芝龙当即起身,掷地有声道,“若有此一日,郑某携两位舍弟,愿血洒洋上,我大明开疆拓土!”

说罢,一饮而尽!

事实上,秦书淮没有什么战略能给到郑芝龙,毕竟论海战,他在郑芝龙面前连小学生都算不上。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打打气。

吃完饭,秦书淮又留郑芝龙、郑芝虎喝茶,从水师学堂聊到南洋形势,顺便还问了下登陆作战的要义,郑氏兄弟自是知无不言,倒是让秦书淮涨了不少知识。

郑芝龙从国公府出来时,已是快子时了。

回来时,秦书淮也送了一个礼盒给他,说是带给郑夫人的。

郑芝龙推辞不过,回家后打开一看,见是一只上等的唐三彩,便知道这份礼比自己的那份还重。

他明白,这是秦书淮变向把东西退回来了。

不禁苦笑,这国公爷真的是打算当清官了么?当初他收自己银票时可是毫不手软的哪!

秦书淮当然要当清官,因为他的钱根本花不完。

国公的俸禄,可是只比王爷低一等而已。

而且他还有内阁武英殿大学士的俸禄、东厂督公的俸禄,以及尚未撤销的辽东经略俸禄之类的,这些俸禄本就不算低,还比历史上提升了三倍,可想而知加起来有多少。

好吧,这些俸禄其实只是一部分。

江河帮的收入,现在可一年比一年多了,帮里至少每个月会送来上万两银子,供他这个帮主花销。

还有白莲教也开始盈利了,他作为教主每月也能收到万把两银子——不收还不行,坐镇白莲教的老道可每月就盼着这日子,以给教主送银子兼汇报教务为名,好回帮里一趟呢。

秦书淮也不知道每个月能收到多少,反正照晴儿的说法,就是一个月有好些天都在收银子、银票,皇上还时不时地再赏些稀奇的物件,现在家里的钱太多都不知道怎么花,上个月她终于试着花一百两给自己定了身衣裳,算是体验了把败家的感觉,可是拿到衣服又觉得一般般,不就是丝绸的么,穿着也就那样子。

有一次陈晴儿把一堆银票放床上,问秦书淮:

夫君啊,那么多钱咱们该怎么花啊?

秦书淮也有点郁闷,是啊,这么多钱该怎么花呢?

也不能玩游戏充值装逼,也不能打赏主播装逼,豪宅也不能随便买,他国公爷还得住在国公府,想买辆豪车,嗯,豪华的马车吧,又花不了几个钱。

山珍海味什么的,好像也吃不了多少钱。

买什么古董珍宝的话,他又不懂欣赏。

难怪古代有钱人狂娶小妾,有钱没地儿花,可不只剩下开后宫一条路了么?

要不,整两个?

凭良心讲,他确实动过这心思。

想当初在天津遇到白莲教柳烟姑娘时他就很有想法。

不过想来想去,又觉得他和晴儿好好的一家子,突然多个人进来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最后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撒钱吧。

反正看到穷人就撒点,这感觉不比吃了一顿大餐差。

不得不说,人一闲下来就会有各种无聊的想法。

崇祯七年六月,崇祯正式下旨调任郑芝龙为南洋水师提督,全权节制南洋水师,并兼顾与西夷交办外务。

所谓的南洋水师,就是在郑芝龙旧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七月,郑芝龙赶赴福建就任,同去的还有他的两个弟弟郑芝龙、郑芝虎。

到任后,郑芝龙先是严令福建所有海商、渔民只能在规定航线通行、捕鱼,所有荷兰人不允许的航线一概不去。

同时,他又派人联络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兼东藩行政长官普特斯曼,说要跟他就南洋航线进行谈判。

和历史上一样,傲慢的荷兰人认为明国又想用利益换平安,之前明国放弃东藩换澎湖平安不正是这样?

于是,荷兰人让明国商人带来一封信,要求他们在澎湖驻军并修建港口,同时由荷兰人垄断大明对外的茶叶贸易,其他国家不得染指。

而作为回报,他们将保护大明商船在南洋的通行,并且有限度地开放一到两条被他们控制的航线——只要大明商船向他们缴税。

为了逼迫明国加快同意,他们于回信当日又击沉了一艘明国商船,并且派了五艘大型战舰在郑芝龙亲手开辟的东藩魍港外耀武扬威。

没想到,没过多久,郑芝龙竟然把魍港的战舰全部拉回来了,连商船、小快船也不放过,统统回港。

并且,他还跟普特斯曼回信,跟他说要的价码太高,我朝无法承受,能否稍做调整,他好周旋促成。

一句话,郑芝龙怂的不得了。

怂的连西班牙人都看不下去了。

他们特地来找郑芝龙,表示愿意帮郑芝龙和荷兰人干一架——要知道因为荷兰的独立战争,西班牙可是荷兰的死敌,他们在海上的竞争从来就没停过。

这可是历史上都没出现过的事情。

西班牙人为什么要帮大明?

原因很简单,郑芝龙如果怂了,荷兰在远东的势力会继续扩大,尤其是如果他们在澎湖、厦门站住脚,那么整个东藩海峡其他国家的船队就不用玩了。

西班牙人还放话,如果郑芝龙不愿意跟西班牙合作,那么西班牙也要获得和荷兰同等的条件。

消息传到秦书淮耳朵里,把秦书淮气够呛。

我尼玛,老子没穿越错吧?这是晚清还是晚明?

不过倒也没干涉郑芝龙怎么处理,因为他知道郑芝龙在做什么。

这家伙,在等50艘战列舰呢!

他收缩兵力,把港口、航线全部让给荷兰人,这么一来荷兰人的战舰势必更加分散。到时候,他只要集中兵力就可以一撸到底。

而且,连续的忍让,又可以激发水师极大的愤慨。

但秦书淮懂他,福建沿海一带的官员未必懂。

一直到年底,大批弹劾郑芝龙微站退缩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到崇祯案头,要不是秦书淮替郑芝龙说好话,怕是郑芝龙这提督之位也干不长了。

终于,崇祯七年又到了十二月。

五十艘全新的战列舰,全部下水了。

清一色列装了十八门改进型红夷大炮,左弦八门,右舷八门,前后各一门。

这一年,十家兵器所加上工部直属的盔甲厂、王恭厂,足足生产了一千一百门红夷大炮。

而郑芝龙得到这个消息后,已经磨刀霍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