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手上有近七万大军,袁崇焕有五万,总计是十二万大军。但这其中,只有两万关宁军和三万八千左右的武林联军能算精锐,其余卫军就完全是凑数的了。
而鞑子方面,秦书淮估计他们还有总兵力约七八万,全部是精锐。要说凑数,他们也还有数万的厮卒可以凑数,总兵力也可以达到十几万。
如果鞑子的兵现在都已经合到了一处,那么在野战条件下,鞑子的实力肯定更胜一筹。而且,鞑子还可以以逸待劳,甚至在途中设伏,那么对己方大军来说,就更加不妙了。
但是如果鞑子现在没有合兵一处,比如他们在三屯营的兵力没有调回来,那在实力上就肯定是明军占优了。
可是鞑子都放弃石门寨了,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就是要收缩全部兵力在遵化等自己决战呢?
所以要不要连夜推进至遵化?
秦书淮与何可纲、祖大寿、张啸等人都很犹豫这件事。
而在遵化,皇太极也在伤脑筋。
皇太极在接到石门寨的马哨报告后,就确认秦书淮已经绕道蓟州,前来遵化了!
接下来,就轮到他做生死抉择了。
如果继续留在遵化,那么就势必要与秦书淮决战。然而秦书淮究竟带来了多少兵,他一无所知。
那五千马兵虽然与秦书淮曾大战一场,但是当时秦书淮的大军并没有用火把,所以在黑夜里根本看不出对方来了多少人,只知道光围攻他们的步兵,就有一两万,骑兵则出现了四五千。
但谁都知道,秦书淮绝不止带这点兵马来遵化。先他的武林联军就还剩下四万左右,而且他路过蓟州,也必然会从蓟州调兵。
汗帐之内,众将又吵翻了天。
以代善为的保守派坚持认为,秦书淮是有备而来,而自己一方不明对方底细,且不仅还有两万五千兵马留在三屯营,莽古尔泰来援的一万人也都还在路上,此时贸然开战势必吃亏。
而那些青壮年军官组成的主战派则认为,石门寨来遵化的路上有大把的可伏击地点,只要安排得当,势必能重创秦书淮大军。至于蓟州来了多少卫军帮秦书淮,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认为那些兵不堪一击,只要大金勇士打出气势,他们只会四散溃逃。
这次代善要求撤兵的决心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高,因为他很清楚,如果大军不撤,那么接下去的一战就将决定大金的国运!
他算过了。秦书淮有四万武林联军,而城内袁崇焕有两万关宁军,光这六万主力就够八旗军打的。更何况他们手上至少还有六七万卫军,这仗要真打起来,己方胜算极少!
他大声斥责那些主战的年轻将领,甚至在大汗的帐中摔了银杯,就像一个随时要与人打架的老匹夫。
此时,阿济格、豪格、多尔衮等一大批年轻将领都还在三屯营,因此那些级别较低的年轻军官根本不敢与了怒的代善硬顶,一时间保守派占了上风!
皇太极久久不语。
他的内心,比任何人都渴望和秦书淮决战一场!
他想一雪前耻,他想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去解开自己心头那团阴郁已久的心结!
自从这个“大明之妖”出现后,他就没有睡过一天好觉,甚至时常被噩梦惊醒。他总觉得,如果没有这个人,大金乃至整个爱新觉罗家族,本来要踏上另外一种运程的。
但作为一个心思缜密、从不意气用事的人,皇太极也深知,此时与秦书淮决战极不划算。
自己手上现在就四五万人,如何应付对方十几万大军?现在可不是去年了,要是去年,四五万人打明军十几万,在野战条件下绰绰有余。
但是现在呢?在迁安三万精兵被全歼的事情可才刚刚生!
想到这里,皇太极悄悄看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冲他点了点头,表示支持他的想法。
皇太极缓缓站起,对众将说道,“传本汗令,全军立即撤往三屯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