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这情况不是老爷一人能扭转的。还请太皇太后再给老爷一些时间,不管议和结果如何,老爷都会为国尽忠,为太皇太后尽忠。”
屁话。太皇太后都想骂人了。让你写一封信到边城,就有这般难吗?难如登天吗?
如今这形势正因为于自己不利,所以最好的方法式就是议和,至少让莫家小儿不要出兵到山海关。
如今山海关虽然强派兵力镇守,可是呢?南边的兵力自己根本调不到,没有南边的兵力做后盾。京城就是一个空架子。全部的兵力都集中到了山海关,京城其实是空的,是虚的。
这样的情况让太皇太后如何安稳的坐稳皇位,太皇太后还想议和之后,好好办个登位大典。
“好了,吴夫人既然同哀家同仇敌忾,就别再多想了。这信一定要吴夫人来写,久闻吴夫人与吴大人夫妻情深,多年来吴大人从未纳妾,吴府更无一个庶子庶女。
有这份情义在,相信吴大人一定会听吴夫人的劝告,尽力为哀家办事,为天下百姓出力。
议和谈成之后,哀家一定会重重赏赐吴大人与吴夫人,到时候吴府两位外放的公子,也该到回京的时候了。
吴夫人不想吴家再进一层,不想一家人在京城团聚吗?这对于吴夫人来说只是一件小事罢了,吴夫人若不写,哀家只能使别的法子了。”
后面这句话,太皇太后咬的相当的重,意思很明显,你不写我就只能动粗了,看你要不要脸了。
吴夫人想骂人,妈的,这老毒妇想逼自己就犯。可是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吴夫人是半点也不想要那富贵,只想要天下太平,想要一家子团圆。
可是如今看来,怕是终会有牺牲了,吴夫人希望牺牲的是自己一人,而不是两个孙女。
可是吴夫人明白,自己不在了,两个孙女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如今之计,只能先应下太皇太后,再从长计议吧!
“太皇太后的意思臣妇明白了,臣妇这就回府,给老爷修书一封。”吴夫人说的小心。
太皇太后这才面色和缓,“这就没错了,吴夫人有心关心那些难民,也该多花花功夫为吴家两位小姐想想。
这女儿家亲事可得趁早,别等到好人家让人选光了,到时候哭都没地哭呢?哀家倒是想为两位小姐赐婚,不知吴夫人、、、”
吴夫人自然是不同意,太皇太后不过是想拿两个孙女的亲事要挟自己罢了!
若由太皇太后赐婚,能有什么好亲事,而且吴夫人真不想把两个小孙女卷进来,两个孙女一个五岁,一个六岁,这才多大点,哪里需要这般急急的寻亲事。
“太皇太后的美意臣妇代两个孙女谢恩,只是两孙女年纪太小了,臣妇又不想早早为孙女订下亲事。吴府在儿女亲事上一向宽和,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夫妻和顺。
吴府又有不纳妾的规矩,怕是在京城难寻到不愿纳妾的人家,所以臣妇想在其它地方瞧瞧,看能不能寻到真心待孙女们好的人家。所以太皇太后的美意,臣妇怕是要辜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