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招募(1 / 2)

偏僻的山路上。

千余龙虎骑兵护卫着的那辆马车之中。

是昌平君雄伟的身姿,他端坐于马车之中,四驾马车之前是一张案牍。

一身华贵儒服,手持一卷竹简,正在仔细。

此刻,他眉头紧缩,面色颇有些不对的意味。

一边读,一边轻声呢喃。

忽地,马车颠簸了一下。

“停车!”昌平君手中的书简都因为这一阵颠簸而抖动了一下,于是,他皱着眉头高呼道。

“叫周围军士继续行军,新郑之事,事关重大,绝对不得有误。”昌平君威严的声音再一次自马车中传来。

一时之间,他竟被这诗文迷住了双眼。

在他看来,于他而言,新郑之事,重要的不是叛军,不是韩王,不是流沙,不是鬼谷,甚至不在新郑城内。

而在咸阳的秦王宫中。

那个手持“天问”的男人心中。

旧主被软禁,韩国的旧贵族们依旧发动了叛乱,这是否会在秦王政的心中,给已经投效秦国的六国人才带来不好的印象?

马车缓缓停下,周围的士卒们还在继续进军。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怪哉,怪哉,这等诗文若是古人所做,以我之才学,不该毫无印象才是。”昌平君沉吟半晌道,他将手中的竹简小心翼翼的卷好,摆在案牍的一边。

他的声音自马车中传来,那车夫依旧面无表情。

而那骑马的黑衣密探,则是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

马车内。

忽地,昌平君又突然将案牍上的其他公文扫到一边,将那一卷写着田言所做诗文的书简铺开。

这首诗是他麾下的探子抄录,字体公正,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他麾下的情报人员为何会把这样一首诗当做情报传回?

是何原因?

莫非……

“你既然为我带来了这首诗,不知,可知这诗是何人所作?”马车内,传出了昌平君已然回复平静的声音。

这番话,是对着那黑衣密探所说。

他再三回忆了一番,确定了这首诗不是古人所写。

“回相邦大人话,此诗确实不是古人所做,而是今人作品。

三日前,在一场韩国叛逆分子的宴会中,魏言作此诗。”那黑衣密探下马,对着马车内抱拳回答道。

“魏言?!”昌平君略微一震惊道,马车内,他的面部表情略微失控了几分。

“这是个很不错的消息,当赏。”昌平君开口对着车外的两名自己的亲信道了一句,随后又一次低头看向了案牍上的竹简。

“谢相邦大人。”那黑衣密探对着马车内一礼,随后便骑上马离开了。

他们都是专属于昌平君的力量,就像罗网之于赵高一般。

这么多年来,昌平君利用自己身为相邦的身份,平乱功劳,乃至楚系外戚的帮助,招募死士,收拢诸子百家,江湖势力,在暗中建立了很大的势力。

铸剑也好,磨剑也罢,都是在等待着出鞘饮血的时机。

他也一样。

田光可是个好帮手,其麾下还有农家六堂十万弟子,在平日里,代表民意,在关键时刻,这是一支军事上不容任何势力小觑的力量。

只是不知为何,他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上他了。

但农家和田光的先例给了他一个启发,那就是,他可以在暗中寻找一些江湖势力,来帮助他完成他的夙愿。

比如,墨家。

又比如,他一直在寻找的流沙。

又比如,自桑海之滨,小圣贤庄之事后,他一直在寻找的一个人。

魏无忌之子,魏言。

魏言既然也和流沙一起出现在了新郑,那么是否也……

这算不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