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叫苦不迭却只能应命,至于史可法脸上倒是看不出半点异色,毕竟正是年富力强的壮年之身,曾经又因身为兵部尚书,少不得要四处奔波,身体素质远非一般大臣可以比拟,坐了几个时辰的火车虽也有些憋闷,但对身体却无太大影响。
朱慈炯乘坐御辇,福王等人只能是步行跟随,好在时间不长御辇便停了下来,史可法几人看了看眼前并不起眼的平房,房屋的门楣上用篆书铭刻着三个大字,电报局!
五人看着三个大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朱慈炯下了御辇,同样看了一眼电报局三个大字,心里颇为感慨,说实话,他对于赵立功能这么快将蒸汽机制造出来,还如此迅疾的运用到火车上面并不意外,但他很意外电报能这么快出现,电报的原理虽然并不复杂,但对于古人来说差不多就是天方夜谭。
朱慈炯知道赵立功在梅山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机械,至于电气这一块的主要负责人则是宋应星,赵立功最多给宋应星讲解简单的电气原理,拓宽宋应星的研究思路。
事实证明宋应星确实算的上有明一代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几乎没费太大的劲就将赵立功讲解的理论完全吃透,然后用仅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成功研制出了大明第一台线组电机,尽管这台电机的使用寿命极其短暂,可毕竟是开创了历史先河,其实际意义要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随后两三个月,宋应星一直在攻克线圈的绝缘难题,在多番询问赵立功之后,根据自己的思路最终研制出绝缘漆,尽管还远远达不到后世的国际标准,但在如今这个时代新型电机,理论上已经能够保证线圈在连续运行长达一年以上,如果不是钢铁厂的大型设备需要用到电机的地方太多,还有黄建国一直急吼吼的等着发电机和焊机能够早一天投入使用,宋应星完全有能力做到更好。
电报其实对于已经能够制造中型交流电机的梅山工业基地来说,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难点,毕竟赵立功让宋应星首先尝试的是有线电报,宋应星需要做的只是按照图纸制作出发报机,然后在松江和梅山之间架设三处基站,两百五十里内的传输距离是宋应星目前所能做到的极限,但若是和十九世纪初方才诞生的电报传输距离比较,已经堪称恐怖!
这条电报线路是大明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也将是最后一条有线电报,电报的发展趋势终归还是无线传输,不过有线电报已经出现,无线的还会遥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