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学习仿制,辽民安置(2 / 2)

我真是大昏君 样样稀松 1152 字 11个月前

皇帝也发了内帑作安置费,背井离乡的辽民还是免不了要吃苦遭罪。

幸好有漕运的北起点通州这个大粮仓,能够就近调拔,才使辽民饿死者甚少。

建仓库、修官衙、缮城池、平道路、兴修水利……

各地官府按照朝廷的指示,趁着春暖时节,趁着工价大降,纷纷开始大搞基建。

同时,各地官府还号召鼓励境内的富户盖房修屋,挖池建园,以安置更多的辽民。

没办法不卖力呀,皇帝已经下了圣旨,并派东厂番子明察暗访;都察院也派出御史巡察,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这官也就不用当了。

滦州、沧州、昌平、景州……短短时间,已经有七八个州县官员被罢黜问责,谁还敢懈怠玩忽。

这些地方官员还只是小虾米,又一个大员因贪渎被抓,则显示出都察院的工作重心的改变。

不管是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别管是不是厂卫的侦察,都察院的出手,只要彰显出朝廷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就行。

还是有关漕运的,以御史身份巡按淮扬的崔呈秀,本应整肃官吏、拨乱反正,却借此权力索贿贪赃,庸官贪官得以在位,清官好官则遭差评。

也可以说,这是都察院内部的丑事,将崔呈秀论罪下狱,也是毕自肃接手以来的清理门户。

紧接着,清理门户的行动又揪出了十几名言官和御史,罪名是“广纳贿遗”。

作为大明反腐制度的保障,言官、御史,还有六科给事中,本是专职揭发贪污腐败的。

但有些言官和御史,却将手中的权力当作贪腐的手段。象崔呈秀,到地方上核查吏治,就要出手索贿,不给好处,就狠狠参你一本。

万历年间的给事中杨文举,比崔呈秀还狠,每到一地索贿竟达上万两白银。

而京中的言官,则盯着入京述职的官吏。不给好处就给你编罪名、扣帽子。

甚至于还有些言官是收钱办事,你让我弹劾谁,我就弹劾谁,在喷子界很有信誉。

除籍、抄家、下狱、论罪,朝廷的处置一如既往地狠辣,绝不拖沓。

一波一波的震动,从京师向地方蔓延。邸报上大篇都是因贪腐而罢黜论罪的记述,大明官场仿佛在经历一场暴风雨的荡涤,令人震惊。

而此时,京郊的演武场炮声隆隆,大地颤动,正在上演着令人震撼的场景。

几门红夷大炮喷吐着烟雾火焰,将一颗颗炮弹射向远处的预设目标,落地后激起一团团尘土灰烟。

少年皇帝在九曲黄罗伞下面露微笑,不时举起望远镜了望远方,丝毫没有害怕和惶恐和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