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需要从南方调运粮草支援北方。
好在很久之前,朱棣就改了藩属国的朝贡规矩。
南洋诸国,每年都需要给大明朝贡不少粮食。
同时,大明还会购买一部分南洋诸国的粮食。
这些粮食,极大的缓解了大明北方对粮食的需求。
使得戍边的将士,都能够吃饱饭。
现如今,在顺天附近的通州,就存放有两百万石左右的粮草。
这些粮食是维护北方稳定的根基。
不管是戍边将士所需的粮食,还是地方遭灾所需的粮食,都是从通州运出去的。
一旦大明有了玉米、土豆、红薯等适合北方种植的粮食。
那么从此以后,北方将不再缺粮。
百姓也能解决基本的温饱。
不过杨轩知道,这三样粮食在后世产量恐怖,但现在,却不一定。
粮种带回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试种植,看看是否适应大明的土地,然后再看看产量。
同时,还要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种植,看看什么地方最适合种植。
杨轩查过北方各省的粮食产量。
有的地方,小麦亩产量还不到一百斤,和南方完全不能相比。
(建国初期咱们的粮食产量也不高,亩产几十斤很普遍,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咱们才有了好的种子,又从国外引进化肥生产线,让我们不缺化肥,粮食产量才爆发式增长)
好一些的,亩产一百多斤,亩产两百斤以上的,非常少。
很多地方的土地贫瘠,肥力不足,又没有水来浇灌,种种因素,导致北方的粮食产量一直不高。
若是有一种高产粮食,不挑地,耐旱等优点,那北方很多不适合种植小麦水稻的土地都能利用起来。
玉米,土豆,红薯这三样粮食就是最适合的。
杨轩认真看着郑和的折子。
上面写着他们并没有在欧//洲找到玉米等。
本来是准备回大明的,但是却在海上遭遇了一场巨大的风暴。
船队损失惨重。
看到这里,杨轩也是忍不住一阵心痛。
那可都是经验丰富的船员水手啊,就这么白白葬身大海,实在是太过可惜。
毕竟,要得到经验丰富,且能够承担远洋任务的船员和水手,这其中所需要的花费,可是一点也不少。
折子后面又写到郑和他们在经历过风暴过后,去到了一片陌生的大陆。
后面才知道那是南//美//洲北部。
在那里,他们找到了玉米,红薯,土豆。
还找到了辣椒、番茄等作物。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杨轩嘴里呢喃着,心中也不得不佩服郑和他们的运气。
谁能想到,一场风暴,让他们到达了南//美//洲。
天意,这简直就是天意!
剩下的内容,杨轩很快就看完了。
这时他才注意到,朱棣正黑着脸盯着自己,并且咬牙切齿的重复着“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这样的话。
杨轩有点无语,不就是抢了他的折子看嘛!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刚才的行为确实有点过分。
不管怎么说,朱棣都是皇帝,自己是臣子,得照顾一下他的面子。
“刚刚确实是我的不对,你可不要往心里去啊!”
杨轩说了句软话,让朱棣的脸色好看了些。
“哼,我要是事事都往心里去,恐怕早就被你给气死了。”
“纵观古今,有谁家的臣子跟你一样?”
“也就是我大度,懒得跟你计较。”
朱棣哼哼道。
“是是是,臣三生有幸,才遇到陛下这样的好皇帝。”
杨轩也没有跟朱棣斗嘴,而是就这样哄着他。
“知道就好,以后注意点儿。”
朱棣顺着杆子往上爬,鼻孔都快怼上天花板了。
杨轩被噎了一下,想了想,又忍了下来。
朱老四这厮,越老越没个正形。
见杨轩没再像往常一样怼自己,朱棣心里开心极了。
这一场,是他胜了!
至于刚刚杨轩在认真看折子的时候,他为什么没有趁机从身后偷袭抢夺。
这一点朱棣表示阴影太大了。
当年两人还在宫里读书的时候,一次朱棣想恶作剧一下杨轩,准备从身后偷袭他。
但下一刻,他便悔之莫及。
因为在他刚刚动手的那一刻,杨轩就已经反应了过来,并将他按在了地上。
胳膊用力压着他的脖颈,直接让他感到呼吸困难。
那一天,朱棣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太奶。
恢复过来的朱棣非常生气,表示自己只是开个玩笑,但杨轩差点就把自己给弄死了。
杨轩也很无辜啊,谁让朱棣没事想着从背后偷袭他。
当然,他也给朱棣解释了。
因为流浪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危险,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也会睁一只眼睛。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对危险的直觉。
任何从身后对他动手的人,都会被他下死手,置于死地。
毕竟,谁家好人会从身后偷袭一个小孩子。
所以,这种条件反射,差点就让朱棣去见了他的太奶。
而打那之后,朱棣再也没有从身后拍过杨轩的肩膀,就更不用说是偷袭了。
…
看完郑和的折子,朱棣也是发出了和杨轩差不多的感慨。
“老话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倚。”
“郑和他们的运气还真是够好的。”
“这也证明了,天佑大明!”
接着,朱棣话语一转:“不过,你确定郑和带回来的三样粮食,能够让我大明的百姓都吃上饭?”
郑和的折子上只说了他们找到了粮食,并没有提及产量。
所以朱棣心中对那三样粮食还是有些存疑的。
若是产量无法达到朱棣的心理预期,那这次出海,就亏大发了。
三分之一的船只人员损失,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你信我吗?”杨轩并没有直接回答朱棣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
“信!”朱棣并没有想多久,直接表示相信杨轩。
因为从两人认识以来,杨轩一直都很靠谱。
“这不就得了!”
“等粮种回来,我再带人培育一番,了解了其习性,使其适应这片土地后。”
“再着手推广至大明各地。”
杨轩摊了摊双手,随即认真道。
朱棣点了点头。
虽然推广的时间会延后,但这无疑会规避掉很多风险。
让百姓更加容易接受,也少付出很多代价!
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呐!
“算算时间,郑和率领船队也快到刘家港了。”
“他这次立下大功,为大明带回了那么多好东西,说什么我也得亲自迎接一下。”
“我准备明日就出发,前往刘家港。”
“你要不要一起去?”
朱棣向杨轩发出一条邀请。
“好啊,我也想早点看到那三样粮食,以及番茄辣椒等物。”
杨轩微笑着接受邀请。
随后,朱棣让人传来了太子朱高炽,杨士奇,以及户部尚书夏原吉。
既然是要离京,那离开之后,国家的政务等事务,自然是需要安排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