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弗晓那一支就这么定下来了,再一个难办的就是张兴路。
张兴路也不是个甘于人下的,但他跟张拂晓还有区别。
他若想带人离开张家,年轻那一辈自然是愿意跟他走,但他上边还有两三辈人,那些老家伙说什么也不同意。
老的不肯走子侄辈们也不能忤逆不孝,事情便僵住了。
后来还是张隆昌三番五次的找他,一口一个哥的求他留下,也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他俩关系一直不错,张隆昌自小就很崇拜他,习武天赋又好,成年后俩人也没少切磋。
虽然张隆昌一直弱他一头,但他也颇为欣赏这个上进的少年。
这小子也是给足了他台阶,说自己上位只为了平衡各分支之间的关系。
张隆昌还明确表示,兴路哥确实能力出众,但曲高和寡,跟好几支的族人关系势同水火。
为了张家能够和平,所以采取了这个中庸之道,并不是兴路哥能力比不上他。
张兴路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说他本事不行他能把别人打出狗脑子。
但若说他脾气急眼里不容沙子,他自己也无从辩驳。
张家不是几个人的张家,有本事的自然想找个强者统领自己,那些废物愿意选个老实好欺负的他也能明白。
最后拉扯了几天,张隆昌又找了跟他关系不错的几个兄弟相劝,总算是把张兴路稳住了。
这一次过渡虽然艰难但好在结果不错,少了张弗晓和百十多人,张家总算没伤筋动骨。
再加上有祖儿留下的方子和物资,恢复元气不过是时间问题。
事情也确实如他们所想,张弗晓走后张隆昌上位,普通族人听说是圣女留的话也没什么异议。
张隆昌这个族长之位就这么坐上去了。
他这人脾气和缓也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接受了祖儿留下的建议成立了一个小议会。
内务交由张锦源打理,安插潜伏交由张锦州操办。
训练族中子弟习武和一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便都依托了张兴路。
更是给了张兴路一个张家总教头的头衔。
凡在族中习武的子弟,见了张兴路都要尊称一声武师傅,总算是把他那口怨气顺下去了。
长老会看他虽然年轻但知人善用,也逐渐放权。
张家稳步的发展越弄越好,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终于掌控了山海关外的军事力量。
不知不觉间,奉系军官都逐渐有了张家人的影子。
关内富庶繁华的地方,各官僚还在争得你死我活。
这片被江南水乡称为苦寒之地的地方却发展的越来越富足。
张家在军事上掌权之后,逐渐开始把持金矿土地,加皮沟金矿的韩家漠河金矿的李家被他们连根拔起。
那些黄金又被他们运到关内换来一批批的粮食储存起来。
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控制住了报社和舆论,不显山不漏水。
在北平,南京,上海滩这些风云之地天天热闹非凡的时候,这片黑土地一直在闷声发大财。
直到小八嘎从天津卫接走了被赶下台的皇帝打算来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那些各省大帅才知道关外有张家这么一只猛虎。
以往的中原地区只知道关外的奉天军傻乎乎的拿金子买些粮食布匹,却从不会花大把金钱购置枪支弹药。
不少军阀都在笑话他们鼠目寸光,光知道养兵不知道增加武器。
那些兵养的再壮,大刀片子能砍几个人?
也就是那地方太过苦寒他们又腾不出手来,要不早去抢劫一把了。
如今小日本的进军才让他们看到,原来人家并不缺枪支弹药。
倭寇为了这片龙兴之地可是下了十足的本钱,硬是凑了上万人的军队带足了武器。
没想到万人去却无人回,全都做了黑土地的肥料。